美台大造无人艇,备战台湾海峡,台军内部派系斗争不经意间暴露

邵永灵 2024-02-23 13:10:02

美军和台军的“无人艇计划”开始了,日前美国海军已经发出提案,未来要建造数千艘海上致命的无人艇,其目的是要用于未来的台海作战,以阻止解放军收台。此外,台军也正在研发无人艇,准备进行所谓的“非对称”作战,以在海上吓阻解放军的舰队。

值得警惕,美台准备大力发展无人艇技术,采取“非对称”的方式对付解放军的登陆舰队

不过台媒在报道此事时将其形容为“李喜明计划的大复活”。这一说法在不经意间暴露了台军内部的派系斗争,尤其是台陆军和台海军之间的内斗。

按照台媒的说法,李喜明在任职台军“参谋总长”时就提出了打造无人艇,以发挥以小搏大的功效,但李喜明一离职,他的总体战略立刻被台军方所推翻。而且台军内部对李喜明的这一构想颇有微词,认为他的“不对称”、“以小搏大”的作战计划根本不现实。

从冯世宽之后,台防务部门负责人先后由严德发和邱国正继任,但他们都是台陆军出身,所以李喜明一走人,他们立刻更改了台军所谓的“防御构想”。为此台海军一度抱怨台陆军派一直在打压李喜明。

台湾“风传媒”在报道此事时更是表示:台军方一直诟病的“李喜明计划”已经复活,但台军方依旧“死鸭子嘴硬”,就是不提“李喜明”三个字,而是另外提出一个新名字。从这一点分析的话,看来台军内部的派系斗争也是够激烈的。下面就从台军的作战构想的变化来窥探一下台军内部的派系斗争。

(一)值得警惕:美台从乌克兰战场学到了经验,大力发展无人艇技术

日前美国海军学会网站曾报道称,美国海军已经发出了提案,准备对外招标,打造数千艘用于海上作战的致命无人艇。美国军方的官员也直言不讳地表示,打造千艘无人艇的目的就是为了介入台海,从而阻止解放军收台。换句话说,这些无人艇未来很有可能会出现在台湾海峡。

美国海军准备来一场大计划,造数千艘无人艇,未来部署在台湾海峡

除了美国海军外,台军方也开始了研发无人艇的计划。根据台湾《中国时报》的说法,台“中科院”2024年将在无人遥控靶船基础上,研制“无人攻击艇”,如果研制进程顺利的话,台陆军将以“无人攻击艇”执行反登陆作战,主要的构想是利用无人艇在台湾海峡发挥所谓的“非对称”作用,以攻击解放军的渡海登陆船只。

台媒还表示:按照台军方所编列的规划,台“中科院”获得了9亿元新台币的研发预算,预计将在未来两年内完成“无人攻击艇”的计划,台陆军预计将在2026年开始采购无人艇。

无人艇属于“非对称”作战的重要工具,它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以小搏大”的作战功效,俄乌冲突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众所周知,乌克兰的海军实力很薄弱,与俄黑海舰队根本就不是一个层级的对手,所以俄乌冲突爆发后,乌克兰海军很快就全军覆没,俄黑海舰队一度拿下了蛇岛,封锁了乌克兰的黑海沿岸,取得了制海权,而当时乌军为了阻击俄军进攻敖德萨,所以在敖德萨附近海岸部署了很多水雷。一般采取这一举动都是海军实力薄弱,无法与对方展开海上争夺的无奈之举。

但很快,乌克兰海军使用无人艇,发挥了一种“非对称”的作战功效,从而有效削弱了俄黑海舰队的制海权。在过去的2022年和2023年,乌克兰在奥恰科夫港口制造了大量的无人艇,并想方设法在黑海做大量的投放,攻击俄黑海舰队的舰船,当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俄黑海舰队也蒙受了巨大损失,最后俄黑海舰队甚至不得不把一些舰艇撤离克里米亚,迁移到离乌克兰海岸更远的新罗西斯克。

之前俄乌两国曾围绕黑海粮食运输展开了激烈的博弈,不过从当前形势看,即使俄军退出黑海运粮协议后,也很少再看到有关乌克兰粮船遭袭或被阻止出口的相关报道。这就说明,乌克兰的无人艇确实很有效地削弱了俄军的制海权。

看到无人艇在战场上发挥出这么大的功效,美国和台当局当然也动心了。事实上,围绕着俄乌冲突的进程,台军方也一直都在紧盯,他们试图从中取得一些经验,例如去年台军方曾大量研发无人机的工作,因为无人机在乌克兰战场上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乌克兰海军利用无人艇在黑海进行“非对称”作战,严重削弱了俄军的制海权

对于无人艇,其实美国和台当局都有很大的需求。去年美国五角大楼曾表示,当前解放军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海上舰队,而且依托大陆强大的造船业,未来中美两国海军的舰队规模差距还将进一步拉大。美国尚且如此,台当局就更不用说了,缺乏完整造船技术的造船供应链,台海军舰队规模与大陆海军舰队规模就更不是一个层级的对手。

总之,面对大陆庞大的舰队,美国海军在数量上已经遭遇了非常大的劣势。不过对美军而言,更糟的是自己战时恐怕很难靠近台海,因为解放军的“区域拒止”正不断走向更加成熟的阶段,高超音速导弹、水下无声潜艇,这些都很容易在西太平洋猎杀美军的舰队。

在这种背景下,美军开始思考如何破解解放军的“区域拒止”,以达到吓阻的目的。无人艇在乌克兰战场上的成功应用为美军提供了一层选项,在美军看来,与有人舰艇比起来,无人艇的成本很低,而且它很小,在海上做半潜式行进时可以做很好的隐藏。而且美军胃口很大,准备要在西太平洋投放数千艘,很明显,美军这是准备打造一个“无人艇蜂群”,试图一举突破解放军的“区域拒止”,从而冲到台湾海峡,对解放军的海上登陆船发起袭击。

台军的想法自然也是如此,他们也想利用无人艇的“非对称”功效来对抗解放军庞大的两栖登陆舰队。

从无人艇在黑海战场作战的效果看,美军和台当局的“无人艇计划”很值得警惕,无人艇在海上作战中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威胁,而且它的成本很低,一旦美台研发成功的话,他们可以源源不断地量产,这对解放军的台海登陆作战而言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无人艇开启了一场军事革命,未来它很有可能会改变海战的形式

(二)台媒在报道时不经意间暴露了台军内部的派系斗争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有一个点很耐人寻味:发展无人艇应该是台海军的工作,未来的采购应该是以台海军为主力,毕竟这可是涉及海上作战的。美国方面在发布无人艇计划时,就是美国海军负责这项计划。在乌克兰战场上,尽管乌克兰海军几乎已全军覆没,但无人艇依旧属于乌克兰海军。为何台军内部负责研发、采购无人艇的是台陆军呢?这一点很耐人寻味。

此外,台媒在报道此事时的说法则更有意思。台湾《中国时报》在报道此事时用了“李喜明计划大复活”的说法,台湾“风传媒”网站在报道此事时用的题目更绝:李喜明计划大复活,台军方死鸭子嘴硬。

换句话讲,有关无人艇的作战计划其实在数年前就曾被提出过,但后来却被否了。否决的原因或许从“台军方死鸭子嘴硬”这句话中能够寻找出一丝答案,这是在不经意之间透露出了台军内部的派系斗争。

熟悉台海局势的朋友对“李喜明”这个名字都不陌生,他是台军前“参谋总长”,是“非对称”作战的鼓吹者,即使退役后,李喜明依旧在媒体上鼓吹所谓的“不对称”作战,为此他还出版了《台湾的胜算》一书。

台湾《中国时报》表示,李喜明在担任台军“参谋总长”时曾大力推动所谓的“不对称”整体防卫构想,在这一构想中,微型导弹突击艇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武器发展平台。按照李喜明的规划,这艘突击艇不需要战斗系统,也没有雷达,外观采取隐身设计,当投放到战场上时与渔船混在一起,然后舰艇上配备反舰导弹,最终发动奇袭,打完后立刻撤离。这可是台军最早的无人艇作战的构想,按照当时李喜明的构想,2020年原计划打造4艘,但后来李喜明一走人,该计划就不了了之了。

李喜明一直鼓吹“非对称”作战,认为台军应该着力发展小而精的武器装备

过去李喜明一直主张发展所谓的“非对称”作战,即台军与解放军根本就不是一个层级的对手,在巨大的实力差距下,台军首先考虑的应该是高强度的战场存活,以及在遭到全面攻击的背景下,台军仍然可以敏捷灵活地机动于全岛战术要点,使用中短程精准武器发起攻击。

为此李喜明曾建议,台军应该停止采购战机、坦克、舰艇等大型武器的计划,这些军备华而不实,战场存活率很低,相反台军应该把有限的预算用在小而尖的武器上,尤其是重视无人机、无人艇的发展。不过从台军方后续加速升级、采购F-16V战机、造玉山舰的动作看,显然他们摒弃了李喜明的这一作战理念。

而当台军方重拾无人艇计划后,却又刻意改了一个名,规避“李喜明”三个字,从这一点看,台军内部似乎有着一定的派系斗争。

事实上,围绕着李喜明提出的“非对称”作战而暴露出的台军内部派系斗争,之前也有岛内媒体做过一定的报道。之前台湾“菱传媒”网站发表过这么一篇文章:李喜明提出了“台湾整体防卫构想”计划,公开反对台军投资昂贵的华丽武器,主张应发展不对称作战,但台军方内部的一位资深官员却认为李喜明的构想太过偏狭,两派主张迥异,引爆“台军派系之争”。

台海军出身的李喜明认为,台军的军费预算有限,应该优先投资在具有高存活能力的小型、大量、分散、机动、精准、致命的低成本武器上。2017年他担任台军参谋总长时曾修改台军的整体防御构想,把之前的“防卫固守,有效吓阻”改为“滨海决胜、滩岸歼敌”。不过台防务部门易主后,李喜明的构想被推翻,台陆军出身的严德发提出了“联合防空、联合制海、联合防卫”的构想。

李喜明过去鼓吹所谓的“非对称”作战,但台军方对他的作战思想很排斥

严德发的继任者邱国正也是台陆军出身,他在上台后继续延续严德发的防卫作战构想,同样摒弃了李喜明之前所提出的作战构想。对于李喜明、严德发、邱国正三人作战构想的迥然差异,台军方内部一度传出了海军与陆军之间的派系之争,台防务部门的海军派对李喜明的构想被摒弃、压制感到很不满,他们私下抨击陆军派“一再打压李喜明”。

不过台防务部门的一名资深官员反驳了台海军派的观点,他称台防务部门当前的构想是最完善的,比李喜明的“非对称”作战,发展无人艇的计划想得更深、更远。

这位官员还表示:李喜明之前提出的作战构想很片面,只是单纯地截取了反登陆的用兵模式,并没有全局性的作战概念。他认为,现代化战争的发展形式越来越丰富,电子战、网络战、城镇战、认知战正相继出现。而李喜明的作战构想完全没有提到这些作战内容,显见个人偏狭与认知不足,其意图令人怀疑与遗憾。

针对李喜明一再地在媒体上鼓吹“非对称”作战,这位资深官员抨击道:李喜明在媒体上接受专访时完全搞不清楚状况,甚至妄加抨击军方的作战规划,令人不解。真正的“不对称”作战应该是在两岸实力差距悬殊的情况下,以现有的武器装备结合发展的战术战法,如何运用战术战法发挥现有武器效能;它并非单纯发展李喜明所说的无人艇。

这位官员还表示:李喜明口中的“无人艇”只有50吨,其吨位太小、耐波力不足,且受海象限制,无法在海上过夜,更谈不上24小时全天候作战,总之它的战力很有限。这位官员甚至还质疑:李喜明的“微形无人突击艇”计划在未通过的背景下,就已传出有厂商已在洽谈生产,甚至有“庆富案”影子,还好台海军已断然处置撤案,否则投入大笔预算,战力落空,又造成重大弊端,这事应该谁来负责?

从上述的这番表述看,台军内部的派系斗争虽然没有直接摆到台面上,但私下里可够激烈的,尤其是在防御作战规划方面,台陆军和海军更是存在完全不同的立场。

值得注意的是,自从李喜明退役离开后,台军方内部对于他的“非对称”作战计划颇有微词,对于李喜明所说的“不要发展战机、战舰”等计划更是抱怨,认为李喜明的构想完全是天方夜谭,不切实际。

邱国正等人都是台陆军出身,台海军人士质疑,台陆军在打击李喜明

当然从作战的角度看,李喜明的“非对称”作战的精髓在于“削弱对方”,从实力差距看,主要在于延迟解放军的进攻速度和时长,而且从更深层次的情形考虑,估计也是等待美军的介入。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大型武器的采购,像采购战机、造军舰之类的军售,涉及的金额非常大,对台军方而言,这可是捞油水的好机会,易于浑水摸鱼,过去台军也不是没有出过这样的案例。去年不是也曾一度传出台军造潜艇有弊案吗?为此很多媒体质疑黄珊珊之所以很强硬,破坏“蓝白合”,是为了护航她的哥哥黄曙光,担心非绿阵营上台会彻查潜艇弊案。

不得不说,台军内部的派系斗争其实也够激烈的,但目前台军着力发展“不对称”作战,尤其要发展无人艇,打造蜂群战术,这很值得警惕,也需要预防。

0 阅读:192

邵永灵

简介:军事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大战略,军事战略,核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