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仗打掉700多发炮弹,重创鬼子精锐后,却为何丢了8门山炮?

探史这些年 2024-05-13 22:29:0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江雨潼

编辑|t

引言

如果大家看过《亮剑》的话,应该都会清晰的记得,关于李云龙用意大利炮炮轰平安县城的情节,不难发现那时候大部分军队物资匮乏,枪炮弹药基本靠“捡”。

不过,这种窘迫的情况大多只出现在八路军方面,当时的国军战备物资还是比较充分的。

(《亮剑》中的名场面,意大利炮炮轰平安县城)

今天咱们要说的,就是关于国军在战场上使用大炮炮轰鬼子精锐,但最终不小心把重要物资山炮丢失的事情。那么,当时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为何最后把8门山炮弄丢了呢?

一、双方“战力”悬殊

故事还要从1939年的冬天说起,那时的日军接连攻下了长沙、南宁等多个地区,有着一路南下的态势。因此,国民党军事当局确定了首要的战略目标,就是尽力去牵制日军,不让其精锐部队可以顺利南下,这就是所谓的“冬季攻势”。

(国民党集中兵力进行“冬季攻势”)

在进行了一番规划之后,国民政府军委会决定派傅作义带领的部队,针对乌拉山后一带的日军展开牵制打击。但是,曾在绥远抗战中取得辉煌战果“百灵庙大捷”的傅作义却有自己的想法。

在他看来,国军原本制定的牵制计划不够有效,无法起到既定的作用。正因如此,他毅然决定,将攻击目标定为敌人在华北地区的重要战略地点——包头,在那里,可都是鬼子的精锐部队。

既然是精锐,肯定不是那么好打的。根据相关资料来看,双方的战力傅作义是落于下风的。

(傅作义)

因为当时驻蒙的日军主力为第二十六师团,该师团的编制兵员人数可达1.8万人,还拥有山炮、重机枪、野炮等多种武器装备。并且,这只是主力,还有一些附近驻扎的附属部队,并未算在内。

而傅作义带领的主力为第三十五军,该部队当时被统称为绥西部队,合计兵力在三万左右。

大家可能会想,这不是有人数优势吗?怎么还能说是落于下风呢?

诚然,人数上好像是第三十五军更多。但是,这三万人成分复杂,其中有不少未整训的部队,武器装备也落后于日军。

(日军第二十六师团的基本情况)

那么,战力如此悬殊,第三十五军是否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呢?

二、“奇袭”公算最大

上文中,咱们曾提到,傅作义的想法与最初国民政府军委会制定的计划是相悖的。所以在提出之际,遭到了第八战区司令朱绍良的反对。

(当时日军的武器装备已十分优良)

面对上级的反对,傅作义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且向其阐述了理由和作战计划。

资料显示傅作义在军委会是这样陈述自己的计划的:“若用奇袭成功公算最大。盖因乌拉山前自昆都仑河以西,皆我游击队活动之区域……况夺取包头之后,不仅达成吸牵敌人之任务,且可打破一般人不能攻克据点之心理,增强国人抗战必胜之信念。”(引用)

就这样,最终他说服了朱绍良,并且展开了“奇袭包头”的战略计划。战斗正式开始之前,傅作义先是用军民欢聚元旦来迷惑敌人,然后进行秘密行军,命令第三十五军下的新三十一师,主攻包头。

(第八战区司令朱绍良)

后虽取得一定战果,可由于协同作战的警备旅缺乏经验,使日军进入了碉堡。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转变战斗策略,让部队进行“守城打援”。

在后续的战斗中,新三十一师麾下的炮兵营表现非常出彩,因为他们针对来增援的日军进行了“炮轰”。

从相关资料来看,进行增援的日军中有一支“骑兵”,他们是经过摩托化改装的精锐部队。而面对这样的精锐,步兵显然是没什么优势的。

(日军的摩托化改装部队)

所以傅作义命令炮兵营对其展开“狂轰滥炸”,主要使用山炮进行攻击,其中也附带了战防炮。前后打出了700多发炮弹,才将鬼子的精锐增援部队打退了。

不过战争总是“现实”又“残酷”的,在敌我武器装备悬殊的情况下,奇袭包头并未达到最终的战略目标,也就是“夺取包头”。傅作义带领的部队仅仅占领了包头一段时间,就撤了出去。

除此之外,在战斗当中,第三十五军也付出了远超敌人的惨痛代价。不进人员牺牲数量远超于对方,还丢失了许多武器装备,其中就包括立下了大功的那8门山炮。

(奇袭包头的作战计划)

据不完全统计,损耗六五、七九式步枪共约740支,弹药共计36万余发;损耗六五、七九式重、轻机枪计45挺,弹药28万余发;损耗冲锋枪101支,弹药约9万发;损耗七五山炮8门、弹药近700发;损耗八三迫击炮3门及其他武器并弹药等。(引用)

对此,不少人可能都会觉得十分惋惜。毕竟当时我们和敌人的军备物资差距本来就大,这一下就丢失了8门山炮,已经算是巨额损失了。

但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武器装备很重要,人更加重要。

(国军使用的山炮)

炮兵营虽然把自家的“伙伴”丢在了战场上,却保全了“兵力”。尽快的撤退,将炮兵损失降到了最低。要知道,山炮丢了日后还能缴获,而多损失一个训练有素的炮兵,炮兵营的战力降低的就不止是一星半点儿了。

有人可能会说,还是因为战斗前的部署不够到位,不然的话炮兵和山炮都能撤出。其实战势瞬息万变,意外会频繁发生。作为指挥的傅作义虽军事能力很强,但毕竟不是“神”,能预知到战势的未来变化。

因此,重创鬼子精锐却丢了重要装备,也算是可以理解的。并且对于奇袭包头的战果,蒋介石也给予了肯定。

(山炮重要,炮兵更重要)

三、目标未达,山炮虽丢,但值得肯定

在奇袭包头结束之后,蒋介石第一时间对该战役进行了评价。他认为第三十五军能够攻克包头,并进入城中苦守数日,其战力可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这一战还是暴露了绥西部队的不少问题,比如各个分散的攻城部队常常“各自为战”,没有进行配合。

此外,从最终的战果来看,绥西部队缴获的战利品和歼敌数量是不如敌军的。

(蒋介石)

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蒋介石还是参战的其他将领,均认为包头之战的胜利更多 体现在“战略意义”上。

该战役不仅锻炼了绥西部队的作战技能,各个部队之间的配合,还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抗战信心。

参考资料

第八战区副长官司令部.包头战役详报(抄件).全宗号七八七,卷宗9453.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第八战区包头战役战斗详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号:七八七-9450)中第

100页《第八战区包头战役战斗详报第一号附表·民国二十八年十二月绥西各部队死伤表》

贾晓明.傅作义将军的冬季攻势:奇袭包头 围城打援[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 2017(23):2.

0 阅读:3

探史这些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