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陪读父亲要和女儿一起考大学

河南法制报 2024-04-20 09:40:19

4月17日夜里9点半,晚自习下课,女儿吕安然出教室回宿舍,父亲吕国选则转到教室后面,那里停了一辆私家车,吕国选打开后车门,猫腰进了车里,和衣而睡。从去年暑假结束新学期开始,他白天在班里陪读,晚上在这辆车里睡觉,“中招时间快到了,闺女应该能考上高中。”他这样想。

挣钱再多不如培养一个好孩子。

吕国选是河南省中牟县姚家镇杨庄村人,今年49岁,“我平常开挖掘机,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儿。”吕国选敦厚老实,为人随和,人缘好,加上技术过硬,很多项目工地上的土方活儿都联系他过来干,“只要是不下雨不下雪,活儿就不停,人和机器就不闲,一小时120块钱,哪天都能挣他千把块。”

2023年暑假结束,学校开学,吕国选送要上九年级的女儿吕安然到中牟县姚家镇初级中学报到,“校园外墙有个光荣榜,上面贴着很多考上高中的学生的照片,还有文字介绍,我就问俺闺女将来能不能考上高中,照片也贴在这光荣榜上。”吕国选说,

女儿的回答令他变得不安甚至惶恐,突然之间外面干不完的工程,挣不完的钱,对他来说,都变得无所谓了。“我只顾挣钱,忽视了孩子的教育,我陪孩子的时间太少了,我意识到了这个错误很严重。正像人家说的,挣再多的钱都不如培养一个好孩子。”

女儿的学习成绩比较落后,对考上高中不敢抱百分之百的把握,吕国选决定到学校陪读,“宁可不干活儿,不挣钱,也要陪着女儿上学。”吕国选首先要征询女儿的意见。

陪伴让孩子远离手机和游戏

陪读?爸爸的想法使吕安然感到惊诧,“其实我和爸爸的关系不是很好,从八年级就开始了,他总是忙着挣钱,我一周都不见他一次。那时候我喜欢玩手机,玩游戏,一到星期天就关在家里一门心思玩游戏,白天不出门,晚上不睡觉,吃饭都叫不动我,学习不用功,成绩又不好,爸爸很生气,忍不住打了我,我心里也很不服气,跟他犟,跟他赌气,甚至有意疏远他。”吕安然说,“当爸爸提出要进班陪读,我很不自在,最怕的是老师会不会看不起我,同学们会不会嘲笑我。”

吕安然没想到的是,学校领导和任课老师会这么支持爸爸的陪读,帮忙配齐课本,安排课桌凳,安排食宿等,“一个月后我就适应了,既没有老师的看不起,也没有同学们的嘲笑,我更加理解了爸爸的良苦用心。”吕安然说,“爸爸来学校陪读,首先是亲近了我们父女之间的感情,等于握手言和了。我也自觉改掉了以前上课不专心,好做小动作的毛病。现在我的学习成绩比原来提高了70多分,这都是爸爸的功劳!”

吕安然性格直爽,喜欢听歌,她说其实爸爸早在她上八年级时就开始阶段性陪读,“以前家里穷,听妈妈说爸爸以前就是因为家里太穷,考上大学了却没钱上大学,所以对我的期望值很大,农村的孩子必须好好读书学习,将来才能自强自立。”吕安然说,“爸爸放弃在外工作,一心一意陪我上学,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我已不再玩手机,不再玩游戏,专心致志把学习搞好,把成绩再提高。”

因为每天夜里睡在车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吕安然说她很担心爸爸受罪,内心不安,吕国选安慰女儿说,自己受苦受罪都无所谓,看到女儿每天都在进步,心里美滋滋的。

家长陪读是一种很积极的表现

女儿同意陪读,吕国选随即找到九年级三班的班主任杨丹,开门见山说要来班上陪读,“我随即向校领导汇报了情况,校领导表示支持。”杨丹说,“我个人觉得家长陪读是一种很积极的表现,同时也对其他学生起到了督促作用。”杨丹说,“事实证明,陪读一段时间后,吕安然的学习明显有了进步,成绩也明显提高了。”

陪读就要吃住在校,吕国选和女儿一起上下课,一起做作业,一起到学校食堂打饭就餐,但是晚上在哪里休息?“学校给我安排宿舍居住,我拒绝了。我不想再给学校添任何麻烦。”吕国选花了2600块钱买了一辆二手车,把后排座拆了,铺了木板就是床,铺褥子盖被子就成了“房车”,“房车”停在教室后面的墙角下。

其实吕国选一开始感到不适应,女儿、同学、老师,也包括自己,特别是学生看他的眼神,旁边窃窃私语的表情,“过了一段时间就好了,我和同学们都有混熟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吕国选说。课后他也常和班里学习落后的学生们一块聊天,“我们是忘年交,互相沟通,交流,但我对他们说最多的话就是,管住自己。”

因为陪读,父女成了同班同学,而后又成了同桌,这在学校成了新闻。九年级三班班主任杨丹告诉记者,有些同学起初觉得家长的到来是件好事,因为他会在自习课上维持班级秩序,同学们吵闹的时候他会说教,能管住,有时候还能帮忙打扫班级的卫生,为班级做些好事。“然而慢慢的同学们也发现不好的一点,就是家长会在上课的时候随意下位,提醒女儿好好学习,注意听讲,这样做没有纪律性,还会阻挠上课秩序。”杨丹及时发现情况,经过和吕国选长的沟通,吕国选很快改正。“还有的同学起初觉得没有什么,因为都以为他爸爸只会在班级待几天,最多一个星期,没有想到能他爸爸从早到晚,一直陪女儿学习,然而对于小然来说,她起初感到丢人,尴尬,心理不得劲。慢慢的她就感觉没有什么了,因为周围的同学在班级里面不对她议论纷纷,她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了,慢慢的接受这件事。”

我将来要和女儿一起考大学

吕国选说通过近一年的入校进班陪读,自己在思想上有很大的触动,观念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有的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万事大吉,孩子学好学坏那是学校和老师的事,这其实是大错特错,这是作为家长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吕国选说,“没有陪读之前,跟老师接触的少,对学校了解的少,通过陪读才知道,教育有多难,老师有多辛苦,天不明就起床,大半夜还不休息,老师太伟大了!”

副校长张王力介绍说之前学校也有家长来校陪读的,“时间一般几天,不像安然的爸爸陪读这么长时间,这种执着和坚持难能可贵。”张王力说,“陪读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是教育的一种付出,是对家校教育结合的很好的诠释。”

有学生表示家长在校陪读很好。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上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重视,再者当孩子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能够给予一些鼓励,更加坚定孩子们的信心,还有就是在家长的陪伴之下,使孩子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家长能够亲眼看见自己孩子的学习状态,督促孩子学习,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增加与其他学生之间的竞争力提高他们学习动力。”这位同学说。

“我和吕安然的爸爸是在学校的家长成长课堂中认识的,他听讲极其认真,课后及时跟讲师交流我对他印象深刻。后来他申请到学校陪读,我们很惊诧,安然是乖孩子,不需要陪读的。”校长樊书琴告诉记者说,“接着他又向年级领导申请,说自己认识到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他也想再复习复习初中的知识,和孩子一起成长,将来和孩子一起考大学。我们被父亲的爱心所感动。陪读期间,他听课专注,出声朗读、写练习题,和孩子们一起排队就餐。他完全就是一个中学生的样子。

“闺女考上高中我还要继续陪读,我将来要和女儿一起考大学,上大学。”吕国选意志坚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的终身学习会给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樊书琴说。①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