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名画背后的残酷现实:《千里江山图》作者,少年天才的悲剧

一笑聊知 3天前 阅读数 5 #推荐

中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惊才绝艳的少年,他十多岁就因天资卓越被选入宫廷画院,得到同样是艺术天才的宋徽宗赏识,亲自指导。他18岁那年,出宫采风,花了半年时间,绘成一幅《千里江山图》。这幅画被誉为中国工笔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名垂千古。

但作成此画之后,王希孟就下落不明。

关于他的的结局,央视的《国家宝藏》给了一个浪漫的说法,说他藏于画中。

实际上,对于这个天才少年英年消失之谜,还有一种更残酷的传言:

王希孟在为《千里江山图》外出采风之时,看到了民间疾苦,见识到贪官污吏横行,百姓生计艰难,社会风气败坏。

他回宫后,本以为可以凭借自己是皇帝亲传弟子的身份,能直面皇上的特殊地位,为民请命,可惜宋徽宗并没有接受他的谏言。

少年意气,遇此挫折,又岂会干休?

凭着一腔热血,王希孟又绘就一幅《千里饿殍图》献给皇上!

宋徽宗是个艺术家,但同样是个政治家。他岂能不知道自己治下民不聊生的情况?但这种事情能拿到台面上来说吗?追究起来他这个做皇帝的岂不是最大的罪因?

宋徽宗一怒之下,判了王希孟死刑。

就这样,一代绘画天才,死于政治,死于他的老师之手!

(这件事源自清代野史《北宋名画臻录》记载)

没多久,金兵南下,王希孟笔下的千里江山,顿成战场。

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

幸好《千里江山图》没有被战火焚毁,辗转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传世十大名画之一,让我们能在千年之后,还能见识到北宋的大好河山。

千年之后,当我们的目光掠过《千里江山图》上青绿色的峰峦叠嶂,那些被石青、石绿层层皴染的险峻山势里,仿佛还藏着少年王希孟对大宋的一片赤子之心。他用生命完成了对艺术的献祭,却遭到现实的残酷打击。

追古抚今,望从此,江山无恙,国泰民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一笑聊知

一笑聊知

人文、国学、美术知识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