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河南周口一个地方的村民,打着手电筒到玉米地里捡拾玉米,上百人在玉米地里哄抢。 一时间,网上一片讨骂声 指责这些村民素质低、差,一帮穷鬼穷疯了,违法,侵占他人财物...太让人意外了。 但是是不是也应该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要去争捡地里的玉米? 有人说,他们也不愿意啊,但是你看看他们的生存环境了没有,他们就业了吗?每个月的收入是多少,孩子的学费,老人生病的住院费等等 每个月的支出又是多少。而且,这么多年了,乡村振兴,百姓富,生态美,说句实在话,更多的是停留在口号上。但凡是老百姓真的富裕了,至于在意那便宜到一块多钱一斤的玉米吗。 诚然,村民的这一行为背离了社会的基本秩序,但是在面临生存与不公面前,秩序显得微不足道,这是动物界最基本的本能反应,况乎是人呢。 群众的收入结构不改变,资源垄断,有的人可以在好单位吃香喝辣 还叫苦连天,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衣钵,看到这种事情当然可以趾高气昂的讲高尚、谈素质,可不见得其它的人也跟着高尚。 一些村民们长期生活在生存线上挣扎,不敢有更多的精神需求,只求物质能够文明,可即便如此还是捉襟见肘。所以,长期以来,形成了勤俭节约的美德,也可以说是贪小便宜的心理特征。须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谁都能深刻体会的。 出现这样的行为,当地行政职能部门应该讲是有责任的。首先,宣传引导工作就没有做到位。其次,每一年百姓就业安排工作流于形式,如果实际情况跟就业率那么好,相信这种情况也不至于发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