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这下美国和欧洲全傻眼了! 7月16日,在我们宣布将限制八项电动汽车关键电池制造技术的对外输出之后,立刻就引起了纽约时报的关注。 纽约时报对此表示,中国此举这是要巩固中国在电动汽车制造领域已占据的主导地位。 咱们这一政策明确新增了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的限制类条目,像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这些关键制备技术,还有锂辉石提锂、卤水提锂等核心工艺都涵盖在内。 按照公告要求,不管是通过贸易、投资还是技术合作等方式转移相关技术,都得事先获得中国政府许可。 咱得知道,中国在电动汽车制造领域那可是占据主导地位的。 就拿正极材料市场来说,截止到 2024 年 9 月,中国企业的份额已经超过 89%,几乎占了全球市场的九成江山。 在电池和关键矿产技术方面,咱们也是多年来持续投入科研,精心培育产业,才取得了如今的技术优势。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得来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和大量企业的努力。 这次限制技术出口意义重大。 一方面,能有效保护咱们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防止被国外企业轻易拿走。 要知道,以前西方国家在一些技术上对咱们各种封锁,现在咱们也得保护好自己的 “宝贝” 技术,这样才能维持在全球电池和关键矿产产业的技术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这对稳定国内产业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能保障国内相关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和市场份额,避免因为技术外流导致产业竞争变得更激烈,给国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美国和欧洲傻眼也是有原因的。 美国一直想在高科技领域保持绝对优势,在电动汽车这一块,也想打压中国的发展。 可咱们这一限制技术出口,他们想利用中国技术来发展自己电动汽车产业的算盘就打不响了。 欧洲那边很多车企也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对相关先进技术需求很大,中国的技术限制让他们的发展计划可能要受阻。 从全球技术竞争的大局面来看,咱们这次技术管制政策就像是一记重锤,重塑了全球技术竞争态势。 咱们有了技术保护,国内企业能更安心搞研发创新,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和市场优势。 而其他国家为了摆脱对中国技术的依赖,就不得不去寻求替代方案,或者加大自主研发投入。 之前美国就通过了《关键矿产一致性法案》,欧盟也提出《关键原材料法案》,都是为了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 以后全球在电池和关键矿产技术领域的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激烈。 我觉得咱们国家这一步走得太对了。 在全球技术竞争这么激烈的今天,保护自身核心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和产业安全的关键。 当然,咱们在保护技术的同时,也不能停下研发的脚步,还得继续加大投入,持续创新,不断提升自身技术实力,积极参与全球技术标准制定,在国际技术舞台上发挥更大影响力。 大家对这件事有啥看法呢?快来评论区一起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