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38岁的黄梅戏大师严凤英不堪受辱服药自尽,然而有人却提议用斧头将她肚皮划开,在里面找寻情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8年春天,一位38岁的女子静静地躺在床上,手中紧握着一瓶安眠药,她叫严凤英,是黄梅戏的一代宗师。 此刻,她的呼吸微弱,脸色苍白,屋里没有医生,没有急救,她的丈夫王冠亚找来板车,想送她去医院,却在剧院门口被拦下,电话被切断,没有人敢出面帮忙。 几个小时后,严凤英在剧院的水泥地板上停止了心跳,她吞下了上百颗安眠药,结束了自己短暂而又充满波折的一生。 严凤英出生在1930年的安徽安庆,家庭清贫,母亲早年离家,她跟着祖父生活,小时候,她就对戏曲表现出浓厚兴趣,十岁那年,族人严云高将黄梅戏带回村里,严凤英偷偷拜他为师,开始学习传统小戏。 家族认为唱戏是低贱之事,几次试图阻止她,甚至曾有人要把她沉塘处死,她逃出家门,十四岁起跟随戏班四处漂泊,吃尽苦头,但从未离开戏曲舞台。 1945年,抗战刚结束,严凤英在桐城张家祠堂第一次登台,那时她只演一个小丫鬟,却已引起观众注意,她的唱腔清亮,台步利落,很快就开始在各地小有名气。 为了演出,她颠沛流离,靠着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还曾在南京街头乞讨,她也曾遭人欺辱,被逼为妾,不堪屈辱吞金自尽,被救回来后再次踏上唱戏的路,一路走来,她从未真正安稳过,但她始终没有放弃黄梅戏。 1953年,她被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两年后,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中饰演七仙女,名声传遍全国,后来又主演《女驸马》《牛郎织女》等剧,深受观众喜爱。 她唱腔甜美,扮相清秀,被誉为黄梅戏的代言人,多次为中央领导演出,那几年是她事业的巅峰,也是她最短暂的平静时光。 1966年,一场政治运动席卷全国,严凤英成了被整肃的对象,她被指控为反动艺术家,是文艺界的“黑线人物”,剧团里贴满了批斗她的大字报,说她是“美女蛇”,宣传封建糟粕。 她被戴上高帽、游街示众,甚至在脸上抹粪侮辱,观众曾为她鼓掌,如今却围观辱骂,批斗会上,她被反复逼问“特务”身份,她否认,却没人相信,单位和剧团的熟人无人敢出面说话。 1968年4月5日,《红安徽》刊出一篇社论,公开点名严凤英,两天后,她被召去剧团“提审”,深夜回家,服下大量安眠药自尽。 王冠亚发现后急忙求助,却四处无援,送去医院被拒收,没有介绍信,没有批准,他看着妻子慢慢失去意识,无能为力。 她刚去世不到一小时,就有人闯进了病房,这是一个名叫刘万泉的军代表,曾在她生前有过不良企图,他带人强行对严凤英的遗体进行解剖。 他们没有医生,也没有手术器械,用斧头砍开她的胸腹,说要寻找“电台”“照相机”,在没有任何专业手段的情况下,他们割开她的身体,取出肋骨与内脏,最终只发现了一百多粒还未完全消化的安眠药。 找不到证据,他们便匆匆离开,只留下支离破碎的尸体,这场所谓的检查不过是一场侮辱性的闹剧。 当年为之鼓掌的人,现在对她闭口不谈;当年为她落泪的观众,此时已不敢发声,她的遗体被草草缝合,肚子里塞进杂草和棉花充数。 1978年,中共安徽省委为严凤英平反,追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省文化局为她举行骨灰安放仪式,晚来的荣誉已经不能唤回她的生命,她曾深爱舞台,深爱黄梅戏,为它奉献了一切,包括生命。 王冠亚在妻子离世后,一直居住在她生前的旧居,他保留着她的镜子、发梳,电视里每天播放《女驸马》,他将她的故事写成剧本,拍成电视剧《严凤英》,让世人重新记起这个名字。 收视率很高,观众流泪,他们这才明白,那个在舞台上唱着“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女子,承载的不只是爱情和才情,还有那个时代的沉重记忆。 直到今天,那些参与迫害她的人,仍未有人公开道歉,他们或退休,或安度晚年,仿佛当年的事从未发生。 而严凤英,始终留在那个风雨交加的1968年春天,带着冤屈离开了人世,她的故事提醒人们,那些为艺术献身的人,不该以如此方式谢幕,黄梅戏没有忘记她,历史也不会忘记她。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王冠亚忆爱妻严凤英之死:有些传言不实 我不软弱——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