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美国CIA、FBI和国安局探员突然出现在一位中国老人的家门口,出示证件后,直接对老人说道:“保证提供永久居留权和高薪科学家待遇,”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9年秋天,美国休斯敦郊外一栋普通的公寓楼前,停下了两辆深色的车,几名身着西装的男子走上楼梯,直接来到了302室的门口。 他们出示了证件,态度冷静,提出可以提供永久居留权、高薪科学家待遇、安顿好的住房和优渥的条件,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想让里面那位中国来的数学家留在美国,为他们的密码研究工作服务。 那时的曾肯成,已经年过花甲,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的教授,也是密码学领域备受尊敬的专家,他原本是应路易斯安那大学的邀请,去美国做长期访问和讲学。 到美国后,他参加了几次学术会议,其中一次在密码学年会上,他指出了美国商用加密标准中的一个漏洞,这个细节被美国国家安全局注意到,他们开始关注这位中国学者的背景和学术成果。 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曾肯成不仅在数学上有很高造诣,还在中国带领团队开展过密码学研究,很多技术涉及国家安全领域。 美国方面认为,如果能够争取到他,不仅能得到先进的研究成果,还可能影响到中国的加密技术发展。 于是联邦调查局的探员开始定期登门拜访他,先是打着学术交流的名义,后来不断加大诱导,希望他能留在美国。 联邦调查局拜访的次数越来越多,但曾肯成始终态度坚定,他愿意在学术问题上讨论,不愿意谈及任何和国家秘密有关的研究。 他在美国的处境逐渐复杂起来,国家安全局和中央情报局随后介入,对他的生活和背景进行了详细调查。 中央情报局最终亲自登门,不再绕圈子,直接提出了高额年薪、终身教职、女儿的免费医疗、舒适的住所,甚至已经准备好一整套方案,等着他答应。 那段时间,他的女儿正在美国看病,患的是一种需要高额费用的病症,他每天要在讲学之余,骑着自行车接送女儿,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案,面对着这样的现实,再加上对未来安稳生活的承诺,很多人都会动摇。 但曾肯成没有做出任何承诺,他心里非常清楚,自己的研究涉及国家核心机密,一旦选择留下,意味着把这些秘密拱手交出,他不能这样做。 在联邦调查局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他就已经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他通过在美国的同事,联系到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详细汇报了自己的处境。 中国外交部门很快行动,向中国科学院通报,国内开始安排接他的计划,这个过程异常谨慎,生怕美国方面采取强制措施。 他在美国度过的那些日子,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再次登门,换不同的人、不同的说法,有时承诺,有时暗示威胁。 他依然按时讲课,整理讲义,带着学生做学术讨论,表面上一切照常,他知道自己必须等到国内安排好一切,才能安全返回。 经过几个月的等待,中国科学院和外交部门派出人员协助他离开,他带着简单的行李,带着手稿和讲义,悄悄登上回国的航班,落地时没有人报道,没有镜头记录,他只想尽快回到熟悉的校园。 回到中国后,他继续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传授给更多年轻学者,他带领学生们建设课程,完善教材,推进研究工作。 中国科大初建时常用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程》等讲义,都是他和同事们一起编写的。 他在科研上推动成立了电子密钥研究小组,后来这个小组成为我国首个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1992年,这个团队的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位沉静的老人一生经历过不同的考验,年轻时在苏联求学时,因为言论问题被定为右派,面临是否回国的选择,他也毅然回国。 晚年在美国,面对巨大的物质诱惑,他依然坚守底线,他深知密码学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无论外部条件如何优越,都不曾放弃自己的原则。 他没有高调宣讲自己的选择,也没有把这段经历当作谈资,他每天依然出现在课堂上,板书、讲解、回答问题,把更多学生带进密码学的世界。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学者的责任感和对国家的忠诚,在那段没有硝烟的岁月里,门外的诱惑终究没能动摇他守护国家秘密的决心。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校史档案】第十四期:曾肯成:国家秘密的守护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