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中国赞]郭正亮给了台湾“最好”出路?一国两制改1个字,或可统后不驻军。此刻关于

[中国赞]郭正亮给了台湾“最好”出路?一国两制改1个字,或可统后不驻军。此刻关于台湾的武统还是和平统一的说法还在争论不休,下一个议题已经有人提出,统一之后,解放军需要在岛内驻军吗? (信源:侯柯請回答!現狀是否一國兩制?郭正亮這樣看:一國兩區丨中时新闻网) 2024年盛夏,曾两度担任台湾“立委”、如今却与昔日绿营伙伴渐行渐远的郭正亮,抛出了一个“一国两治”的新方案。 他似乎想用一个“治”字,轻轻换掉“一国两制”里的“制”字,以此撬动两岸盘根错节的主权僵局。这一字之差,究竟是化解台湾社会深层焦虑的解药,还是一场看似温和、实则触及核心红线的语义游戏? 要看懂这场文字游戏玄机,需先明白大陆底线。台湾社会制度1945年光复后确立,两岸因内战分离,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法理事实未变。 而联合国也有明确的规定表示一个中国原则。所以,郭正亮提出“一国两治”时,大陆回应不留情面,国台办直指其“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因现代国家概念里主权不可分割讨论。 这一点在军事上体现得最为极致。大陆的立场向来明确:统一首先意味着军事指挥权的统一,国防与外交必须归属中央,这没有半点商量余地。 郭正亮方案里“统一后大陆不在台湾驻军,台湾保留军队”的说法,恰恰精准地触碰了大陆最敏感、最高压的那根弦。这也不新鲜,在上个世纪就有人提出了相同的政策,但是被一票否决了。 在坚实底线下,大陆正大力主动重塑台海“现状”。军事上,解放军的力量在离台湾不远的地方进行军事演习。而台军装备与解放军有代差,指挥系统依赖外部是致命伤。 即便外部势力干预,如美国对台军售、航母穿越海峡,解放军也能全程跟监反制,实力天平已根本性倾斜。 军事之外,经济联系愈发紧密。大陆连续二十年是台湾最大出口市场,台湾半导体产业七成产能依赖大陆,深度捆绑使“脱钩”企图不切实际。 在国际舞台上,台湾“邦交国”数量不断减少,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对其愈发封闭。全球181个国家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所谓“国际空间”已不存在。此外,大陆将红线法律化,发布针对“台独”顽固分子的司法意见,把统一意志转化为可随时启动的法律工具。 面对这一切,台湾岛内的心态愈发拧巴。郭正亮之所以要纠结于“制”与“治”的差别,正是因为他看到了台湾民众的普遍心理:既不想走向法理“独立”引发战火,也对被纳入大陆现行政治体系怀有深深的恐惧。 最新民调显示超六成民众希望“维持现状”,但这“现状”是模糊的梦,是策略性模糊。经济上,谁都承受不起与大陆切割的代价,台湾工商团体访陆签下三百亿大单;而政治上,民进党当局“两岸互不隶属”论调将对抗推向新高。 说白了,郭正亮提案是自保姿态,既想向大陆释放善意换对话空间,又想守住象征治权的核心利益。但在实力至上的今天,这种玩法还有多少空间?当模糊“现状”被强大力量清晰重定义,文字游戏的时间显然不多了。 当然,两岸之间并非只有政治的冰冷博弈。从妈祖信俗共同申遗成功,到台湾青年赴大陆研学人数持续增长,血脉与文化的连接从未中断。大陆方面也始终在释放出善意,从捐赠疫苗到开通返乡专列,再到落实“台胞同等待遇”,无一不在践行“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历史大势浩浩荡荡,两岸终将统一。郭正亮的提议或许是一次真诚的探索,但他那个“治”字,终究是低估了“主权”二字在大陆政治语境中的分量。它不是一个可以弹性变通的行政管理概念,而是一个不容分割的根本原则。 未来统一后台湾如何治理,是直接套用港澳模式还是量身定制,都有巨大的探讨空间,但所有探讨都有一个无法绕开的前提——对“主权归属”有一致的、清晰的认识。而这个前提,如今又该如何达成呢?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