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开始打台湾的七寸了!大陆的对台制裁,废掉台湾军工能力。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决定将8家台湾地区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同时,禁止向这8家台湾地区实体出口两用物项,正在开展的相关出口活动应当立即停止。那么,这8家台湾企业到底什么来头?大陆又为什么对其制裁呢?
这次被列入制裁名单的企业,其实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台湾的传统军工企业,像汉翔航空和台湾国际造船这样的公司。
要知道,汉翔航空可是台湾航空工业的“顶梁柱”,当年台军主力战机“经国号”就是它一手打造的,后来还负责美国F-16战斗机的维护升级工作。就说F-16V的升级项目,汉翔承担了大部分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台军能让这些老旧战机勉强维持战斗力,全靠汉翔的技术支持。
台湾国际造船公司更关键,它可是台湾海军舰艇的“摇篮”,从“玉山号”两栖船坞运输舰到“磐石号”油弹补给舰,都是这家公司的产品,就连台军耗费巨资打造的“海鲲号”潜艇,也是由台湾国际造船负责建造。
有意思的是,这艘潜艇号称是台湾“自主研发”的成果,但实际上关键的声呐系统、推进电机等核心部件,都离不开大陆的稀土材料。比如潜艇的永磁电机,需要用到钐钴磁铁,而这种材料大陆的产量占全球70%以上。要是没了大陆供应,“海鲲号”就算造出来,也只能在港口里当摆设。
第二类是中山科学院,它在台湾军工体系中的地位,就好比人的大脑,负责着各种关键武器的研发。台军手里的“雄风”系列反舰导弹、“天弓”系列防空导弹,还有“雷霆2000”火箭炮系统,都是中山科学院的“杰作”。
就拿“雄风-3”超音速反舰导弹来说,它的射程能达到400公里,是台军所谓“反制大陆航母”的重要武器。但鲜为人知的是,这种导弹的火箭发动机固体燃料,其实是通过中间商从大陆采购的。
还有“天弓-3”防空导弹,它的雷达导引头需要用到镓这种材料,而大陆是全球最大的镓生产国。要是断了镓的供应,“天弓-3”的雷达就跟瞎子一样,根本无法锁定目标。
更讽刺的是,中山科学院研发的无人机,比如“腾云”大型无人机,虽然号称性能接近美军“死神”无人机,但在测试中却因为制导系统故障坠毁,暴露了技术上的短板。而这些无人机的核心部件,像稀土磁铁、红外传感器材料,同样依赖大陆供应。
第三类是新兴的私营军工科技企业,比如经纬航太、仲硕科技和攻卫股份。这些企业别看成立时间不长,却在台湾当局推动的“不对称作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经纬航太主攻无人机领域,它为台湾海军研制的“陆用型监侦无人机”,具备垂直起降能力,滞空时间长达6小时,原本计划配备给岸基反舰导弹部队,用于外海侦察。但这种无人机的螺旋桨驱动马达,在测试阶段居然用的是大陆生产的零件,后来虽然宣称要换成“台湾制造”,但成本一下子增加了好几倍。
仲硕科技则研发出了号称“台版弹簧刀”的“飞鱼”自杀式无人机,这种无人机采用电动机驱动,能飞行10公里进行自杀式攻击。可它的控制系统芯片和电池,有不少都是从大陆进口的。
攻卫股份更离谱,它承接台防务部门的防弹衣项目,却从江苏省进口防弹纤维布,然后打上自己的LOGO,伪造“台产证明”,一下子获利6700万台币。而大陆在防弹纤维材料领域占据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要是断了供应,台军的防弹衣生产线就得停工。
说白了,大陆之所以对这些企业实施制裁,就是因为它们一边依赖大陆的供应链,一边却充当“台独”分裂势力的帮凶,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毕竟这些企业在台湾军工体系中占据着关键位置,它们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台海局势的稳定。
现在,大陆这边通过精准打击它们的供应链,大陆不仅废掉了台湾的部分军工能力,也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任何支持“台独”分裂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反制。而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类似的企业被列入制裁名单,这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必然选择。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