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藏着掖着了!直说——俄军打进第聂伯州,普京这回是动了真格的,战争目标恐怕早就不是四州,而是整个乌克兰。 普京的战略目标从一开始就备受争议。他宣称行动是为了“去纳粹化”和保护顿巴斯俄裔居民,但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借口。 2014年,俄军支持乌东亲俄武装,挑起顿巴斯战争,吞并克里米亚后通过“公投”将其纳入俄罗斯版图。2022年入侵初期,俄军试图闪击基辅未果,改为集中力量攻占乌东四州——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 2022年9月,俄罗斯宣布这四州“并入”联邦,但实际控制范围远未达到整个州域。普京的公开表态和行动显示,他的目标远不止这些地区。 2025年6月,他在纪录片中直言“乌克兰与俄罗斯是一体”,暗示要将乌克兰全境纳入俄罗斯势力范围,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惕。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是乌克兰中部的工业和交通枢纽,控制这里意味着掐住乌克兰的命脉。2025年初,俄军突破乌东防线,集结约15万兵力,配备T-90坦克和苏-34战斗轰炸机,向第聂伯州发起猛攻。 乌军依托城市工事顽强抵抗,西方提供的“标枪”反坦克导弹和“海马斯”火箭炮频频出动,摧毁俄军装甲车和弹药库。2025年3月,俄军在克里沃伊罗格附近发动攻势,试图切断乌军补给线。 乌军则组织特种部队夜袭俄军浮桥,炸毁关键渡口,迟滞俄军推进。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视频显示,俄军无人机群在夜空盘旋,投下制导炸弹,炸毁乌军阵地,火光冲天。 俄军的攻势并非一帆风顺。2025年5月,乌军在第聂伯河左岸发起反击,使用法国提供的“铁锤”制导炸弹,精准打击俄军指挥所。 俄军迅速调动空天军,派遣战斗机进行地毯式轰炸,摧毁乌军登陆点。俄军还试图控制第聂伯河上的水电站和桥梁,以巩固后勤线。 乌军则在城市郊外挖掘战壕,部署狙击手和无人机,力图拖延俄军步伐。战争研究所的报告指出,俄军在第聂伯州的行动不仅是军事占领,还意在摧毁乌克兰的工业基础,瘫痪其战争潜力。 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议上多次强调,控制第聂伯州是“战略转折点”,显示其目标已从局部占领转向全面控制。 俄军的推进伴随着沉重的代价。乌克兰方面统计,自2022年入侵以来,俄军损失超过95万士兵,2025年前四个月就有16万人伤亡。 坦克、装甲车和火炮的损耗同样惊人,乌军摧毁了上万辆俄军车辆。俄军虽在人数和火力上占优势,但后勤补给和士气问题日益凸显。 2023年瓦格纳集团叛乱暴露了俄军内部的不稳定,普京迅速平叛,但指挥系统的裂痕难以掩盖。乌军虽面临兵员短缺和装备损耗,但依靠西方援助保持战斗力。 2025年7月,德国承诺向乌克兰提供90亿欧元军援,重点加强防空系统,英国和法国也加大了导弹和情报支持。 普京的战略意图逐渐清晰。2022年,他通过“公投”宣布吞并乌东四州,但实际控制区域有限。2025年,俄军在第聂伯州的攻势表明,普京的野心远超四州。 公开资料显示,他试图通过控制乌克兰中部,切断基辅与东部的联系,迫使乌克兰政府屈服。美国情报分析指出,普京从未放弃将乌克兰全境纳入俄罗斯势力范围的计划。 2025年3月,俄军在顿巴斯地区集结11万兵力,猛攻波克罗夫斯克,试图掐断乌军的铁路补给线。同时,俄军加大对基辅的空袭,2025年7月初,一夜之间发射数百架无人机和导弹,目标直指乌克兰的能源设施和军工企业。 乌克兰的抵抗从未停歇。总统泽连斯基多次呼吁全国总动员,2025年7月,他在罗马的“乌克兰复兴大会”上争取到欧盟300亿欧元的援助承诺。 乌军在第聂伯州组织防御,依托河流和城市地形,构筑多道防线。2024年8月,乌军曾大胆入侵俄罗斯库尔斯克州,短暂占领苏贾市,试图牵制俄军兵力,但2025年3月,俄军反攻夺回该地区。乌军的反击虽取得局部胜利,但整体战局仍对俄军有利。 俄军依靠朝鲜提供的炮弹和伊朗的无人机,维持了火力优势。2025年4月,俄军占领库拉霍韦和大诺沃西尔卡,进一步压缩乌军的防御空间。 国际社会的反应复杂多变。2025年7月,法国牵头组建“30国联盟”,计划向乌克兰派遣联合部队,英法承诺首批5万士兵,重点保护基辅和敖德萨。 美国的态度却摇摆不定,特朗普政府减少军援,强调“欧洲自己解决”。俄罗斯则通过能源出口和盟友支持维持战争机器,朝鲜提供了大量炮弹,老挝派出了排雷兵。 普京在谈判桌上态度强硬,多次拒绝短期停火,2025年3月,他明确表示,只有西方停止对乌克兰的武器援助,俄方才会考虑全面停火。俄军在战场上的推进为其谈判立场提供了底气。 战争的长期化让双方付出沉重代价。乌克兰东部城市沦为废墟,数百万居民流离失所,欧洲面临自二战以来最大的难民危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