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全面来袭,中国经济大转型已经正式开始。一夜之间,整个中国都在减产,光伏减产、水泥减产、钢铁减产、猪肉减产、汽车减产。持续了30年的产能大扩张正式宣告结束,而反内卷则被拔高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翻天覆地的大变局呢?答案是,国内外的大环境都不允许我们继续卷下去了。 原本大家都觉得,商品价格越便宜,买东西越划算,这日子才过得舒坦。可所谓的“白菜价”其实是双刃剑。一打价格战,企业不得不从研发、选材、工人身上省钱。 时间久了,企业创新能力跟不上,产品品质下滑,员工压力山大,还可能失业减薪。 最近那家热销充电宝大批召回,就是因为盲目降成本,结果安全没了保障。 所以便宜货看似省钱,实则坑了企业、坑了员工,也坑了消费者。 这场内卷卷到极致,早已波及整个行业。养猪、造车这些民生相关的大块头,头部企业都顶不住亏损,主动减产、停止恶性竞争。 再不踩刹车,市场只会更乱,大家谁也讨不到好。企业利润没了,工人收入保不住,市场活力一点点耗干,这就是“卷”的结果。 其实早在2015年,国家就推动过一次去产能大调控,十年如一日坚决去掉落后产能,现在又迎来新一轮调整。 这背后,是国际大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中国制造靠低价打遍全球,但这个模式也开始吃力了。出口赚来的贸易顺差再多,也挡不住外部市场堵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国内用更低的消费者价格为国外买单,消耗的是本国的资源和劳动力,最后自己还落下了一身隐患。 内循环中,企业价格战、质量下降、员工被压榨,市场信心走低,恶性循环就此形成。企业接连减产,产业自我清洗,并非简单收缩,而是一次主动升级。 落后产能、重复建设、低端产品和过劳工时逐步让位,优质高效、科技创新的新路正在开辟。 “反内卷”不是一刀切搞减法。不是谁都被管头管脚,更不是放慢经济脚步。 能承担就业、能带来创新的比如AI、生物科技这些新兴产业,还要加码扶持。资源集中到高附加值、高技术行业,是中国经济目标更加清晰理性的信号。 这条转型路上注定会有阵痛。钢铁厂、电厂的关门声,意味着很多人要面对职业转型和生活重压。 这些调整很伤筋动骨,但如果什么都不做,仅靠低价低质卷下去,长远看没有任何出路。不如当下主动求变,换个活法,否则三输同样没赢家。 这轮大调整,不只是应对短期压力、解决眼前矛盾,更是确定中国未来能不能迈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安心搞创新,工人才能有更稳定体面的收入,市场信心才能回来。内卷终结的那一天,中国经济才能找到更扎实的新方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