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859年,左宗棠到永州查案。晚上住客栈,得知永州总兵要强娶店主女儿,左宗棠打包

1859年,左宗棠到永州查案。晚上住客栈,得知永州总兵要强娶店主女儿,左宗棠打包票,替他解决。但到了那天,左宗棠连人影也不见。店主叹息:“一个住店的人,根本就指望不上。”女儿却对左宗棠感激不尽。 话说左宗棠这个人,从小就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书呆子。他1812年生在湖南湘阴一个普通人家,家里穷,但老爹是教书先生,硬是让他读了不少书。早年他进长沙城南书院,跟着贺熙龄学经世致用那套东西,注重实际,不光背书,还钻研地理兵法啥的。1832年中举人后,三次进京赶考都没中,就干脆不考了,转头帮陶澍修水利,在安化那边疏河筑坝,帮当地老百姓改善灌溉,实打实干了点事儿。太平天国起事儿后,1852年他进张亮基幕府,帮着守长沙,设计防御工事,挡住了太平军的进攻。那时候他就显露出军事才能,筹军饷,调兵马,忙得脚不沾地。1854年又转到胡林翼手下,继续干这些活儿,上书朝廷分析战局,提出策略,渐渐在湘军里站稳脚跟。1860年进曾国藩幕府,1862年当上浙江巡抚,带湘军收复杭州等地,步步升迁。1866年署陕甘总督,镇压当地叛乱,修路桥,安抚百姓。1875年督办新疆军务,带兵西征,收复乌鲁木齐、吐鲁番,一路打到伊犁。1884年进军机处,次年去福州督师,抗击法国人入侵,病逝在那儿,享年73岁,朝廷给谥文襄。他一辈子从军政到边疆治理,实绩不少,影响深远。 左宗棠的早年经历其实挺接地气的,没什么官场背景,全靠自己折腾出来。出生那会儿,家里就靠父亲教书维持,日子紧巴巴的,但他从小聪明,跟着祖父学经史,注重实用知识。进岳麓书院后,专攻汉宋儒学,还娶了湘潭周家闺女,入赘那边稳定下来。1832年中举后,会试落榜,他就投身实务,帮陶澍治理河务,筑坝蓄水,改善农田,这事儿让他明白治理地方得从基层抓起。太平军打来时,他先帮张亮基守长沙,挖壕沟,加固城墙,设计炮位,击退敌军。转到胡林翼那儿,负责军饷征收,监督运输,确保前线不缺粮草。他还上书咸丰帝,分析军情,建议战略,逐步积累声望。 1860年入曾国藩幕,帮着平太平军,1862年任浙江巡抚,率军攻克杭州,分兵包围,摧毁堡垒。1866年署陕甘总督,清剿残敌,修复基础设施。1875年西征新疆,建立补给线,从河西走廊采购军粮,经嘉峪关运哈密,又从包头经蒙古草原到巴里坤,确保后勤稳固。先北后南策略,1876年拿下乌鲁木齐,翻雪山穿沙漠,收复北路。次年南下,平定南疆。1884年入军机处,次年督福州海防,积劳成疾逝世。他的生涯涵盖内乱平定、洋务兴办、边疆维护,留下实实在在的贡献。 咸丰九年,左宗棠当钦差大臣去永州查案,没住官驿,选了家普通客栈落脚。店主愁眉苦脸,他一问,才知永州总兵樊燮仗势欺人,看上店主闺女,要强娶为妾。樊燮这人平日里欺男霸女,抢民女,百姓敢怒不敢言。他没透露钦差身份,只说自己是京城官员,来办案,会帮着化解。店主一家感激,但接亲那天左宗棠不见踪影,店主失望,以为指望不上过路客。没想到来的人马没带花轿,小吏说樊燮临时去省城汇报,婚事取消。店主打听得知,京城钦差左宗棠来断案,樊燮避风头走了。原来左宗棠暗中出手,扭转了局面。樊燮这家伙仗着权势,干了不少坏事儿,左宗棠早派人查探他的劣迹,到永州后借查案之机施压,让他没法得逞。这事儿体现左宗棠的智慧,不张扬,却实打实帮了老百姓。樊燮后来因左宗棠干预,被朝廷贬斥,撤职永不录用。左宗棠继续办案,审涉案官员,维护地方秩序。这段经历让他在民间口碑好起来,百姓觉得他接地气,不光办大案,还管小民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