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1863年,慈禧下令对石达开5岁的儿子石定忠实施凌迟刑罚,要求剐满3000刀。然

1863年,慈禧下令对石达开5岁的儿子石定忠实施凌迟刑罚,要求剐满3000刀。然而,孩子实在太小,才割两刀就晕倒。慈禧太后听闻下令,好好养着不急于一时,每天剐一点,最终导致石定忠在长达9年的刑罚中痛苦离世

这事儿得从石达开说起。这位太平天国的翼王,当年率部转战大半个中国,把清军打得节节败退,一度让清政府坐卧不宁。

1863年他在大渡河畔兵败被俘,清廷上下都觉得抓住了"心腹大患"。可慈禧不满足于只处死石达开一人,

她要的是斩草除根,要让所有敢反抗朝廷的人看看,跟大清作对,不仅自己会死无全尸,连襁褓中的孩子都逃不掉。 可谁都知道,凌迟这刑罚本就针对重犯,而且历朝历代对幼童动刑都极其罕见。石定忠才5岁,连话都说不囫囵,哪懂什么谋反叛逆?

可慈禧偏要下这道旨,说白了,就是想用最极端的残忍震慑人心。她以为把一个孩子的痛苦拉长到9年,

就能吓退那些蠢蠢欲动的反抗者,却忘了刑罚的本质该是惩戒而非虐杀,尤其是对毫无反抗能力的幼童。 当时负责行刑的官员肯定也犯难。按清朝刑律,凌迟虽狠,却有不成文的规矩:对10岁以下孩童多会"恩减",或改为绞刑,或等成年后再行刑。

可慈禧的懿旨比律法大,谁也不敢违逆。于是就有了这荒诞又残忍的一幕,专人喂养孩子,等他恢复体力就割一刀,既不让他死,又要让他承受持续的痛苦。 这哪是刑罚?分明是用幼童的血肉来彰显皇权的残酷。慈禧大概以为,这样能彻底摧毁太平天国残余势力的斗志,让天下人不敢再反抗。

可她忘了,民心从来不是靠恐惧换来的。石达开兵败后,民间还在流传他的义举;而清廷对一个孩子下此毒手,只会让更多人看清其统治的野蛮。

后来甲午战争、庚子国难,清廷一败再败,不正是因为失去了民心吗?连孩童都容不下的政权,又怎能指望百姓真心拥护? 更让人唏嘘的是,这种针对幼童的酷刑,在整个中国古代史里都极为罕见。秦朝有"夷三族",但多是处死而非折磨;明朝对犯官用凌迟,也极少波及幼童。

慈禧打破了这最后的底线,与其说是维护统治,不如说是权力失控后的歇斯底里。她大概没想过,

百年之后,人们记住的不是她维持了多少"稳定",而是这场持续9年的暴行里,那个幼童承受的、本不该属于他的苦难。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