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需要日本道歉!因为那3500万在抗日战争中伤亡的同胞,根本就没有给予我们原

蕊蕊聊过去 2025-10-28 01:17:32

我们不需要日本道歉!因为那3500万在抗日战争中伤亡的同胞,根本就没有给予我们原谅他们的权利和资格!他们和我们都非常清楚,无论日本道不道歉,我们都不会原谅他们!这不是一句轻飘飘的狠话,而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从心底发出的声音。 那场吞噬三千五百万人生命的浩劫,如果一句“对不起”就能画上句号,会不会太便宜了侵略者?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铁轨,借口进犯东北,短短几个月,三省沦陷。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枪声拉开全面侵华序幕,日军坦克洪流席卷华北,飞机轰炸城市,炮火夷平乡村。八年下来,中国军民伤亡三千五百万人,其中死亡两千多万,这数字出自国务院抗日战争研究成果,权威可靠。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按当时币值算,够买下整个国家的工业基础。工厂停摆,铁路断裂,田地荒芜,多少家庭一夜间天塌地陷。南京大屠杀,三十万同胞遇难;平型关、台儿庄战役,战士们用血肉筑墙。这些不是冷冰冰的统计,而是民族的集体创伤,每一笔都记着侵略者的铁蹄印记。 我们中国人,总爱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三千五百万人里,有扛枪上阵的士兵,有在家纺线的妇女,有在田里劳作的农民。他们中的大多数,连选择原谅的机会都没了。死于机枪下的,咽气时眼睛还睁着;饿死在逃难路上的,尸体凉了也没人收;炸弹碎尸的,骨头散落一地。他们的离去,不是交易筹码,更不是能被一句道歉兑现的欠条。标题里说,他们根本没给我们原谅的权利和资格,这话接地气,却重如千钧。因为宽恕得有底线,得有正义做底子。侵略者当年下手时,没问过受害者愿不愿意,现在想用空话收场?门都没有。我们这些活着的人,也没资格替他们点头。无论日本首相在讲台上鞠躬多少回,我们的回答永远是:不会原谅。这不是赌气,是骨子里的清醒。 日本的道歉,听着冠冕堂皇,细看却漏洞百出。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日本政府承认过去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害,表达深刻反省。那是建交的起点,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接受了。但这反省,更多是为政治利益铺路,没提具体赔偿,没直面战争罪行。1995年村山富市谈话,五十周年之际,说对殖民和侵略痛切反省,得到国际认可,中国也欢迎。可村山下台后,继任者们就开始变调。1998年小渊惠三访华,重申对中国的歉意,江泽民主席会见时强调历史问题。但转眼,教科书修改淡化南京数字,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供奉甲级战犯。这些举动,像在反省脸上扇耳光。安倍晋三时代,更是反复试探,2015年谈话重申历届立场,却避开核心责任。道歉成了外交道具,夹杂经济算计,缺少真心实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都指出,日本历史教育有偏颇,国际社会多次呼吁正视事实。我们中国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三千五百万人换来的教训,怎么能被几行墨水稀释? 这事说白了,道歉有用吗?对逝者来说,没用,他们听不见;对生者来说,也没用,伤疤还在隐隐作痛。侵略战争不是意外,是日本军国主义蓄谋已久,从九一八到投降,步步紧逼。日军在中国战场部署百万兵力,投放化学武器,强征慰安妇,这些铁证如山,东京审判早有定论。道歉如果真诚,就该落实到行动:彻底清算战争责任,赔偿受害者,教育后代认清是非。可现实呢?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否认侵略历史,钓鱼岛争端又添新火。这样的道歉,像隔靴搔痒,挠不到痒处。我们不需要它,不是心胸狭窄,而是因为原谅的门槛,高到侵略者够不着。三千五百万人,就是那道门槛,他们的牺牲,铸就了民族的警钟,提醒我们: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先烈。 当然,我们也不是一味纠缠过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八年,粉碎日寇阴谋,解放全民族。毛主席说,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这话至今管用。今天,我们把铭记历史当成责任,融入日常。学校里,孩子们学九一八,不当儿戏;博物馆中,展出抗战文物,不是摆设。外交上,坚持四个坚持:正确看待二战历史,坚决反对歪曲事实,推动中日友好基于互信。去年联合国大会,中国代表重申和平发展是主流,却不忘警示侵略危害。这些,都是对那三千五百万人最好的告慰。 而如果我们轻易原谅,岂不是让后辈以为和平天上掉?抗日战争的代价,太沉重了。东北沦陷时,工业基地毁于一旦;华北平原上,粮食减产饿死无数;长江流域,洪水肆虐加剧苦难。财产损失一千亿美金,够重建多少家园?这些账,本该日本买单。可他们用道歉搪塞,我们用自强回应。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一穷二白,却在党的领导下,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改革开放四十多年,GDP跃居世界第二,这就是对历史的交代。铭记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珍惜。让下一代知道,和平来之不易,尊严不容侵犯。 标题里的声音,是每一个有良知中国人的心声。不是狠话,是事实陈述。三千五百万人伤亡,不是抽象数字,是父亲、母亲、孩子们的脸庞。他们和我们一样清楚:道歉改不了历史,真相永存。我们要做的事很简单:学好历史,建好国家。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这段记忆成为动力源泉。

0 阅读:0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