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国军营长史恩华被日军包围,师长让他撤退,他说:“日军太多,我突围不了,只能战死沙场了,师长,来生再见了。” 史恩华挂了电话,没急着抄家伙,先蹲在战壕边用手扒拉地上的碎石。这笔架山他来的头天就走遍了,山南坡那片乱石堆看着乱,其实有几道天然石缝,正好藏人。“老李,”他喊过副营长,“你带机枪组去东坡那块大青石后面,记住,不见鬼子到五十米内,不准开枪。”又转头对几个年轻兵说:“你们去把西坡那片茅草丛清了,露出底下的石板路——让鬼子以为咱们在那儿布了防。”弟兄们听着,闷头就干,谁也没问为啥,只知道营长从不打没谱的仗。 日军头天下午到了山脚下,领头的军官举着望远镜瞅了半天,见西坡石板路上有新翻的土,立马下令:“集中火力,打掉西坡阵地!”炮弹“嗖嗖”地往西坡飞,炸得茅草乱飞,可那儿连根人毛都没有。等鬼子炮弹打光了,准备往上冲时,东坡大青石后面的机枪突然响了,“突突突”扫倒一片,鬼子这才知道上了当,气得哇哇叫。 打到第二天,鬼子学精了,分两队从南北两坡往上爬。史恩华早料到这手,让南北坡的弟兄各带一捆浸了煤油的柴草。等鬼子爬到半山腰,他一声令下:“点火!”柴草烧起来,浓烟顺着风往鬼子那边飘,呛得他们睁不开眼。这时候,埋伏在石缝里的步枪手再开枪,枪枪咬肉。鬼子被浓烟和冷枪折腾得没脾气,进攻节奏全乱了。 冈村宁次在指挥部里对着地图直皱眉。参谋报告说,笔架山的国军像泥鳅似的,打一枪换个地方,皇军找不到主力,伤亡倒不少。冈村宁次不信邪,加派了侦察机。可飞机在天上转了几圈,除了看到山上到处冒烟,啥也看不清——史恩华让弟兄们在不同地方点干草堆,烟雾腾腾的,飞机根本辨不出真假阵地。 最后一天傍晚,鬼子发起总攻。史恩华带着人在各个石缝间穿梭,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刺刀弯了就用石头砸。通信兵小张腿被打断了,趴在地上还扯着嗓子喊:“营长,北边!鬼子从北边上来了!”史恩华赶过去时,小张已经抱着一个鬼子滚下了山崖。他红着眼,抓起块石头就朝冲上来的鬼子砸过去,石头带着风声,正中一个鬼子的脑袋。 等后方接到消息,说笔架山阵地失守时,日军已经比原计划晚了三天才突破新墙河。关麟征在指挥部里听完报告,沉默了好久,最后对参谋说:“告诉后勤,给笔架山方向送些花圈,就写‘中华好儿郎’。” 总结:史恩华营的阻击,靠的不只是不怕死的狠劲,更有对地形的活用和灵活的战术。他们用烟雾迷惑敌人,用石缝作掩护,把小股部队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正是这“打巧仗”的智慧,拖延了日军进攻,为后方防线巩固争取了关键时间,也让侵略者见识到中国军人不仅有血性,更有脑子
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国军营长史恩华被日军包围,师长让他撤退,他说:“日军太多,我突
乘风的星辰
2025-10-30 12:22:20
0
阅读:116
谢謝謝謝
致敬我们英雄的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