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期,江西有个寺庙以“求子灵验”闻名,妇人只需在“子孙堂”独住一宿,十有八九能怀孕。后来,新上任的知县察觉不对劲,安排2个烟花女子前去试探,才发现求子是精心设计骗局。 这事儿在当时传得跟神话似的,连邻县的人都挎着篮子往龙虎山跑。王家屯的刘二婶就是其中一个,她跟当家的过了八年,肚子始终没动静,婆婆急得天天在院里烧香,说她是“不下蛋的鸡”。听人说子孙堂灵验,她把陪嫁的银镯子当了,凑了香火钱,天不亮就跟着人潮往山上挪。 到了庙门口,只见红墙被香火熏得发黑,石狮子的爪子亮得能照见人影。门口卖香烛的小贩扯着嗓子喊:“嫂子,来串‘子孙香’不?保准一求一个准!”刘二婶咬咬牙买了串,跟着人流往里走。管事的和尚穿得油光水滑,接过银子时眼睛都眯成了缝,指着东边一间小屋说:“今晚你就住这儿,莫跟人说话,莫点灯,诚心等菩萨送子。” 夜里,刘二婶躺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心里七上八下的。窗外风吹树叶沙沙响,她总觉得有人影晃。正害怕呢,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老和尚端着碗粥走进来,脸上皱纹堆得像核桃:“姑娘,饿了吧?喝口粥暖暖。”刘二婶愣了:“大师,不是说不能说话吗?”老和尚笑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你且放宽心,求子这事儿,急不来。” 他坐在床边,跟刘二婶唠起家常。说自己年轻时也想不开,总觉得拜佛就能万事如意,后来才明白,“佛在心中坐,善在日常行”。他让刘二婶回去后,多帮衬村里的孤寡老人,给路过的乞丐递个馒头,别总想着自己那点事儿。刘二婶听得心里热乎乎的,把老和尚的话记在心里。 第二天一早,刘二婶下山回家。她没急着求子,先去给村西头的瞎眼张奶奶挑了水,又把家里的玉米面分给了遭了灾的李大哥。日子一天天过,她倒忘了怀孕的事,只觉得心里亮堂,干活也有劲儿了。过了四个月,她突然恶心想吃酸的,找郎中一看,竟是怀上了! 这下刘二婶更信子孙堂了,见人就说老和尚的好。后来知县查庙,抓了几个和尚,说他们挖暗道骗人。刘二婶慌了神,跑回寺庙,只见老和尚蹲在墙根下收拾草药。她哭着问:“大师,他们说你们是骗子,俺这娃……”老和尚拍了拍她的手:“傻姑娘,骗你的是贪财的和尚,不是你自己做的善事。你天天帮人,心里舒坦了,身子就顺了,娃自然就来了。” 刘二婶这才明白,哪有什么一夜灵验,不过是自己行善积德,心情好了,气血顺了,身体也跟着好了。后来她生了个大胖小子,给孩子取名“念善”。她常跟孩子说:“做人啊,别总想着求菩萨,先把自个儿的心放正了,多帮衬别人,比啥都强。” 总结:这故事说到底,信佛信神,不如信自己的良心。求子求福,求的是个心安,可心安不是靠烧香磕头来的,是靠平日里的一言一行攒下的。与其盼着奇迹降临,不如踏踏实实做个好人,善良的种子种下去,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明朝中期,江西有个寺庙以“求子灵验”闻名,妇人只需在“子孙堂”独住一宿,十有八九
乘风的星辰
2025-10-30 16:22:18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