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乌克兰总统宣称 10月31日,泽连斯基声称乌军正准备于近期再对俄罗

窗前观月的闲人 2025-11-01 09:04:36

快报!快报! 乌克兰总统宣称 10月31日,泽连斯基声称乌军正准备于近期再对俄罗斯目标发动远程打击。(环球时报) 其实支撑这种底气的核心力量,是规模庞大的无人机。2024年乌军已配发120万架各型无人机,其中100万架靠民间众筹采购改装。这些装备成了对抗俄军的关键抓手。 这100万架民间无人机可不是闹着玩的。背后是无数乌克兰人的心血。工程师、学生甚至普通市民组成志愿者网络,在车库、地下室里改装设备。 没人能想到,曾经用来拍风景、送快递的民用无人机,如今成了战场最硬核的“平民武器”。志愿者们对着网上教程反复试错,给无人机装上个简易抓合装置,挂上手榴弹或RPG战斗部,300美元的成本,就能造出能掀翻坦克的低空杀器。这不是军工巨头的杰作,是普通人用求生欲拼出来的智慧。 全民造机的爆发力有多惊人?两年前乌克兰无人机厂商才4家,现在直接冲到500多家。Socialdrone团队从3人小作坊,长成1200人的规模,每周能造出700架无人机。厨房当车间、车库改工厂,顿巴斯地区的志愿者说,有时候连夜赶工,手上全是零件划的伤口,却没人愿意停。 这些民间无人机早就打破了传统战场的距离感。今年5月“蛛网”行动,乌军无人机飞到4800千米外的西伯利亚,重创俄军战略轰炸机基地;10月的突袭更突破1700千米,把俄罗斯腹地纳入打击范围。但我始终觉得,这种远程打击的背后,藏着的是小国无重器的无奈。 神话终究有短板。10月26日俄军战报显示,单日就击落116架乌军无人机,“山毛榉-M3”“道尔-M2”防空系统加上“寻衅者”激光武器,织成了严密的反无人机网。更现实的是,民间志愿者大多没受过专业训练,很多无人机飞出去没找到目标,就被电磁干扰得失控坠毁。 俄乌战场早就成了无人机攻防的试验场。俄军用上光纤制导无人机抗干扰,还把民用轻型飞机改成反无人机战机,机翼挂机枪专门打乌军无人机;乌军则靠西方技术升级装备,双方你来我往的技术迭代,让战争形态彻底变了样。 但有个关键问题很少有人提:乌克兰民间众筹的无人机,本质是“凑出来的战斗力”。欧美一直拒绝提供远程导弹,乌军只能靠这种低成本装备硬扛。而俄罗斯整合军工资源后,无人机产能已经实现全方位碾压,长期消耗下去,民间力量终究难敌正规军工体系。 在顿巴斯的废墟里,有人被迫离开生活一辈子的故土,有人躲在地下室改装无人机,战争把普通人的命运拧成了麻花。这场全民造机的浪潮,是保家卫国的悲壮,也是战争规则的颠覆——当普通人的双手能制造战场威胁,传统军事逻辑正在被彻底改写。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7
窗前观月的闲人

窗前观月的闲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