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飞行员的心里或许有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何每次中国战机伴飞,既不是歼16、也不是

云海澄碧翠 2025-11-01 10:00:51

美国飞行员的心里或许有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何每次中国战机伴飞,既不是歼16、也不是歼20、更不是歼35,而总是用歼11伴飞或拦截他们? 对于那些整天在中国家门口晃悠的美国飞行员来说,机翼旁边的那个身影,简直成了个让人琢磨不透的谜。怎么每次来拦截的都是歼-11?中国的歼-20、歼-16都去哪了?他们想不通,但这背后根本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盘大棋,歼-11就是那个关键的棋子。 美军的侦察机,像P-8A、RC-135,甚至B-52轰炸机,动不动就在南海和东海上空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 某个月,光大型侦察机就来了69架次。但迎接他们的,总是那个“准时出现”的老朋友。 歼-11从沿海基地起飞,十几分钟就能赶到,把美军的抵近侦察,从一个紧张兮兮的“突发事件”,硬是变成了可控的“日常打卡”。 它的拦截可不是闹着玩的,绝对专业。最近的时候离B-52只有3米,离P-8A也就6米。有时还会玩个高难度动作,一个90度大倾斜,从你机头前面呼啸而过,清清楚楚让你看它翅膀底下挂着的导弹。 这种操作,被美军自己人比喻成开着“法拉利”戏耍“笨重的校车”,传递的信号再明白不过:这地界,我说了算,规矩我来定。 当然,表面上的空中对峙,底下其实在拨拉着算盘。每次都派单价1.1亿美元的歼-20去跟这些慢悠悠的侦察机玩? 那不成“高射炮打蚊子”了嘛,消耗不起。而歼-11,作为苏-27的国产升级版,技术成熟,皮实耐用,保养起来也便宜得多。这种“消耗战”,就得用这种最具性价比的选手。 更何况,歼-11是双发动机,在大海上飞,就算一个发动机出问题也能安全回家,这安全感是拿历史教训换来的。 它的航程足够陪着美国侦察机玩上一整天。至于更专业的歼-16攻击机和航母上的歼-35,人家有自己的正经事要做,用它们来干这种日常巡逻的活儿,纯属浪费。好钢,得用在刀刃上。 说到底,最妙的一步棋,是歼-11的频繁出镜,实际上给中国的王牌部队拉上了一道“信息面纱”。要知道,美军侦察机飞过来,可不只是看看风景,机上那些电子设备无时无刻不在收集信号。 要是歼-20天天跑去近距离接触,那它的雷达特征、隐身数据这些核心“密码”,不就等于送给人家了? 所以,用歼-11这个大家早就研究透了的平台去应对,既完成了驱离任务,又完美保护了自家的王牌。 这就形成了一个分层应对的体系:常规侦察,歼-11出马就够了;可一旦像F-35那样的顶级对手出现,藏在幕后的歼-20才会现身,给你来个“惊喜”。这种虚虚实实,让对手摸不透你真正的实力和底牌,本身就是一种更高级的威慑。 美国飞行员的困惑,其实是源于他们那种“秀肌肉”的思维定势。他们未能洞悉,于中国近海的这片苍穹之上,歼 - 11早已超越了一架普通战斗机的范畴,它承载着捍卫海空的使命,彰显着大国的威严与力量。 它既是划定规则的标尺,也是打经济消耗战的算盘,更是保护核心机密的伪装。这场博弈,早就从单纯比谁的拳头硬,升级到了更高维度的策略对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