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崩得太突然!郭台铭绝对没料到,以前大陆工厂灯火通明的代工巨头,如今像破气球

云海澄碧翠 2025-11-01 12:00:52

富士康崩得太突然!郭台铭绝对没料到,以前大陆工厂灯火通明的代工巨头,如今像破气球般迅速泄气,帝国说没就没了? 谁能想到,曾在大陆版图上竖起一座座工业地标、车间里 24 小时灯火通明的富士康,如今会陷入这般境地。这个靠代工业务横扫全球的巨头,短短几年间就从巅峰滑落,曾经的繁华景象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色。 一切变化的起点,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倒逼。伴随关税政策的调整,苹果为削减成本,着手将供应链向印度、越南等地迁移。在此过程中,大量 iPhone 及无线耳机的订单亦随之外流。 原本攥在手里的香饽饽被分走,富士康只能被动跟上,砸重金在海外建厂,希望能复制当年在大陆的成功。 可海外扩张的路远比想象中难走。就说印度工厂,本想着能靠低成本赚差价,结果现实狠狠泼了冷水。当地电力供应说断就断,工厂只能天天开着柴油发电机维持生产,一年光这部分额外开支就得多花 2000 多万美元。 用工方面更是头疼,在大陆管用的标准化管理到了这儿完全失灵,简单的罚款制度就引发了大规模罢工,想解雇违纪员工还得受当地法规限制。 更要命的是,核心零件还得从大陆空运过去,清关、运输来回折腾,算下来综合成本反而比在大陆高了 14%。 质量问题也没逃过,2023 年中印两地同时生产的同款手机,印度工厂的合格产品还不到八成,远低于大陆工厂的九成五以上,一年光因为质量不达标被扣款就超 1 亿美元。 与此同时,大陆这边的根基也在松动。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不愿再进流水线,郑州工厂为了招工人赶订单,曾把返岗奖励提到近万元,还放宽了体检要求,可新员工干不到一个月就扎堆离职,能拿到全额奖励的连三成也没有。 加上大陆制造业一直在升级,不再只依赖简单代工,富士康那套老模式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成本压力也越来越大。 肉眼可见的衰退正在蔓延。郑州工厂里,曾经满负荷运转的流水线如今只剩零星几条在断断续续工作,空旷的车间里,不少闲置设备上已经积了薄灰。 衡阳工厂的境遇更糟,2025 年 9 月正式关停,曾经三万工人挤着干活的热闹场景彻底消失,在册员工最后只剩两百多人。不止这两家,富士康在大陆的多个生产基地都在悄悄收缩,裁员、减产的消息接二连三传来。 本土对手的崛起更是让局面雪上加霜。立讯精密这些后起之秀越来越能打,2023 年营收就突破了 2300 亿,净利润超过 100 亿,不光在赚钱能力上超过了富士康,还抢走了不少核心代工订单。这些本土企业更懂大陆市场和工人需求,把富士康曾经的优势慢慢蚕食殆尽。 更关键的是,富士康对苹果的依赖度太高,一半以上的消费电子业务都靠苹果订单支撑。可 2025 年苹果计划把更多产能放到印度,还要把部分高端机型的订单交给其他厂商,这意味着富士康的核心订单还会继续减少。 为了自救,富士康也尝试过转型,AI 相关业务做得看似亮眼,相关收入占比已经超四成,同比还涨了 60%。 但资本市场并不买账,股价一直趴在低位,估值远不如同行。后来又想跨界做电动车和储能,可早就错过了最佳时机,市场份额已经被别人瓜分,想追回来难如登天。 曾经风光无限的代工帝国,如今被海外困境、本土竞争、转型不顺等多重问题缠身,一步步从巅峰滑落。这场突如其来的衰退,说到底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也折射出全球制造业格局的深刻变化。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