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韩国华人说:“韩国人的工资是中国人的八倍,中国人有什么资格嘲笑韩国?”要说韩国人的工资比中国人的高,这一点确实毋庸置疑,但“八倍”实在是太夸大其词了,而且更重要的是韩国的物价是中国的几倍,难道这些韩国华人心里没点数吗? 2025年两国最新的就业数据早就说得明明白白:中国城镇非私营单位月均工资约6700元,私营单位也有4500元左右,而韩国全体就业者月均收入折合人民币1.75万元,就算把中国最高收入群体和韩国普通劳动者比,差距也顶多3倍出头,所谓“八倍”,就是吹得没边儿的夸张说法,连韩国统计厅自己都没敢这么公布。 真正该比的从来不是工资条上的数字,而是“到手后能随便花的钱”——这一点上,韩国人的高工资纯纯是“纸上富贵”。 就拿最不起眼的日用品来说,在中国超市花30块能买一大桶5升的洗衣液,够全家⽤俩月,而韩国同样容量的洗衣液,折合人民币要89块,是中国的3倍,买一次都够心疼的; 中国一瓶500毫升的洗发水20-40元随便挑,韩国货架上同类产品基本都在60元以上,进口的更是直奔100元,选的时候都得犹豫半天。 更离谱的是服务类消费,在中国二线城市理一次发,30-50元就能剪得清爽又好看,韩国普通理发店最低收费就要150元,稍微讲究点的门店直接翻倍; 在中国洗一件羽绒服干洗费30元,韩国干洗店同样服务要价280元,不少韩国人干脆自己买干洗喷雾在家对付一下,这种“省钱操作”,咱们国内几乎没人需要考虑。 职场上的隐性支出更能戳破“高工资神话”。韩国职场流行“无偿加班”,2025年数据显示,韩国上班族平均每周加班时长高达12.7小时,比中国法定加班时限多了近一倍,而且很多加班根本没加班费,只能靠公司提供的“加班餐”聊作补偿。 但这些看似免费的加班餐,其实早就折算进了老板心里默认的工资里——韩国企业招聘时喊的高薪,本质上就是包含了对“无偿奉献”的补偿。 咱们中国,不仅加班时长管得更严,不少企业还会给加班费、调休,甚至补贴通勤费,实际到手的“能自由花的钱”,并不比韩国普通职场人少多少。 更要命的是,韩国很多岗位看似月薪高,却要自己承担职场装备开销,比如职场女性必须买的正装套装,一套普通款就要3000元,一年至少更新两套,而中国职场对穿搭要求更灵活,几百块的正装就能应对日常工作,这笔隐性支出直接差出好几倍。 养老和备用金的压力,更是让韩国人的高工资根本不够用。 韩国的养老保险缴费比例高达9%,比中国的8%还高,而且退休后能拿到的养老金只有在职时的40%左右,为了养老,韩国上班族必须额外攒钱买商业保险,每月至少要拿出工资的15%,这一笔就占了不小的开支。 而中国除了养老保险,还有公积金、企业年金等补充福利,不少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公积金加上存款,30岁就能攒下一笔备用金。 反观韩国,2025年统计显示,35岁以下上班族中,62%的人连一分钱备用金都没有,因为工资扣除房租、日用品、保险后,压根剩不下钱。 日常休闲消费的差距更能说明问题。在中国,年轻人下班后花15元买杯奶茶喝着过瘾,20元吃份小吃解馋,周末约朋友看电影,两张票+爆米花也才100元,看得开心又不心疼;而韩国一杯普通奶茶就要35元,一份街头炒年糕28元,电影票单张就80元,两个人看场电影加零食,200元直接没了。 咱们中国的夜市、路边摊更是性价比之王,100元能吃遍各种美食,撑到走不动路;而韩国的路边摊,一份鱼饼串15元,三串就够一顿饭钱,普通人哪儿敢天天吃啊。 更别说旅游消费,中国国内游一周,人均3000元能玩得舒舒服服,住得好、吃得香;韩国人在本国旅游,光住宿一晚就至少500元,一周下来人均要6000元以上,所以很多韩国年轻人宁愿攒钱来中国旅游,也不在本国花钱。 其实说白了,工资高低从来不是衡量生活质量的唯一标准,关键是“赚的钱能不能让日子过得舒展”。 韩国的高工资背后,是日用品、服务、养老等全方位的高支出,普通人看似月薪过万,实则基本都是“月光族”;而中国的工资虽然账面数字稍低,但物价接地气,隐性支出少,年轻人不用为一顿小吃、一次理发精打细算,也能慢慢攒下养老和应急的钱。 那位韩国华人只看到了工资条上的数字差距,却没看到韩国人“赚得多、花得更快”的现实,要是真把两国普通人的可支配收入和生活舒适度放在一起比,所谓“八倍优势”根本站不住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