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生长痛」,可能是缺乏这种维生素!

萌娃健康 2024-03-15 09:27:55

你知道「生长痛」吗?

生长发育期的孩子,

没有跌倒、碰撞等外伤,

但经常在夜里喊腿疼,

这种疼痛往往是「生长痛」。

如何辨别生长痛?

该如何应对?

今天小萌带大家全面了解。

01

什么是生长痛?

生长痛并非病症,而是一种常见于3至12岁生长期儿童的生理现象,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在膝关节周围或小腿、大腿前侧,偶尔会在腹股沟区。疼痛部位没有肿胀、发红等表现,亦没有任何骨骼肌肉异常表现。

生长痛多发生在晚上,疼痛多呈暂时性且不定期出现,持续一段时间后自行消失。据调查,超10%至20%的儿童曾有过生长痛,女孩略高于男孩。

出现生长痛的原因并不明确,通常认为与骨代谢功能、心理因素、肢体活动等有关。

维生素D水平低或骨密度低,可能导致生长痛;

白天奔跑、跳跃等运动,活动量过大,可能会导致生长痛;

疼痛阈值低,即对疼痛比较敏感的孩子出现生长痛的几率要大于其他儿童;

遗传因素对生长痛有一定促成作用,70%的生长痛孩子,家族成员均有过生长痛。

02

如何判断生长痛?

生长痛的特征可用三个词来总结:不请自来、不动却疼、不治而愈。

不请自来

生长痛的出现几乎没有诱因,出现时间不确定,几乎都在晚上发生。白天时孩子的活动量比较大,可能因为专注于其他事物而不易察觉痛感;晚上身心都已放松下来,疼痛的症状就会出现,甚至难以忍受。

不动却疼

生长痛不会对孩子的活动产生影响,白天活动照常,晚上休息不动的时候反而会痛。最常见的疼痛部位在膝部、小腿和大腿前面,而不是关节或骨骼。

不治而愈

生长痛一般会在短时间(当天晚上)内自行缓解并消失,不会持续到第二天早上或连续几天都有疼痛。

如果孩子是在外伤之后出现疼痛,或单个下肢固定一个部位的持续疼痛,疼痛部位有红肿或发热,孩子无法准确描述疼痛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尽快查明原因,以免贻误病情。

03

5种方法,缓解生长痛

一般而言,生长痛不需要特殊治疗。家长可用以下5种辅助方法,帮助孩子减少疼痛。

1.摄入促进软骨组织生长的营养素

适量摄取促进软骨组织生长的营养素,比如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可以提升肌肉的拉力,从根源处缓解生长痛。

①补充蛋白质和钙,提高骨骼质量

蛋白质和钙是骨骼生长的钢筋水泥,生长发育期要根据孩子所处年龄正确补充。鸡蛋、大豆、豆制品、瘦肉、牛奶、酸奶中都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钙。如日常饮食达不到要求,可以考虑使用蛋白粉作为营养补充,建议优选以非转基因植物蛋白为原料的复合式蛋白粉,好吸收,更健康。

②搭配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

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吸收,预防骨质疏松,缺乏时人体钙的吸收率只有10%至15%。日常可通过晒太阳、食补等方式补充维生素D,建议搭配食用维生素D制剂,从孩子出生后数日即开始补充,保证每天400IU(国际单位)的摄入量。

2.热敷、按摩疼痛部位,缓解疼痛

针对疼痛部位,可用热毛巾或暖水袋进行热敷,特别是在孩子疼痛感强烈的晚上,在不影响孩子睡眠的前提下,可多次热敷,每两次之间间隔1小时。孩子皮肤娇嫩,建议注意热毛巾温度,或者把毛巾包裹在暖水袋外面,降低灼伤几率。

适当按摩也可缓解疼痛,按摩的时候注意揉捏的力度,这样不仅能缓解疼痛带来的不适感,还能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虑情绪。

3.运动要循序渐进,做好保护,控制强度

游泳、慢跑、跳绳等有氧运动可以促进骨骼生长,还可以增强体质,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但一定要循序渐进,做好保护,控制强度。

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和防护措施,让肌肉充分协调,有了强有力的肌肉韧带支持,关节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过程中控制好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结束后要做好拉伸,让肌肉放松。

4.适时进行情绪疏导

采取情绪疏导法,鼓励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情绪体验,降低其对痛觉的敏感度,减少焦虑和恐惧。纠正孩子对疼痛的消极处理态度,减少孩子对生长痛的心理负担,帮助孩子平稳度过生长期。

5.转移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是让孩子忽略疼痛的有效方法。可以用讲故事、做游戏、玩玩具、看卡通片等方法来吸引孩子。对待孩子要比平时更加关怀体贴,家长的鼓励和精神支持,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镇痛良方,有时甚至比药物还有效。

0 阅读:25

萌娃健康

简介:传播科学育儿理念,促进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