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一用是书生?还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紫色罗兰 2024-05-10 04:47:21

周国平曾言:“若读书有用,图书馆的座位将供不应求;若锻炼可保健康,医院将门可罗雀;若旅游能放松身心,热门景点将不再拥挤;若真诚能赢得友谊,世间也不会有那么多孤独的灵魂。”

刘震云亦有类似之语:“如果拜佛有用,你连庙门都挤不进去。”

这些话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就像一个行业很赚钱,一定挤破了头;一个岗位工资高,这个岗位必定人满为患;一个行为很流行,大家一定趋之若鹜。

这是我们长期以来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生存规则(现实主义真理)。

但,老一辈的人却说:穷不读书,穷根难断;富不读书,富不长远;三代人不读书,一家人笨如猪。

大家都知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是因为他们经历更多,对人性和社会关系的思考更有经验,他们用自己的经验教训和智慧总结出了不少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和生存之道。

他们说读书有用,那自然是有用的。不然,他们为什么不说种田有用?不说养鱼有用呢?

可就在读书有用论风头无两的时候,新锐的年轻人们也表达了他们的困惑:

“他们总说: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

却又说: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他们总说:

“笨鸟先飞”

却又说:

“枪打出头鸟”

他们总说: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却又说: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他们总说: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却又说:

“这种考试不会考,不讲了”

他们都说:

“学校就是你的家”

却又说:

‘真把学校当你家了’”

年轻人离开乌托邦,来到现实的人间,也通过不断碰壁发现了一个真相:道理总是有道理的!

于是他们更加困惑,并且带着怨气发问了为什么听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生活?道理千万条,我究竟该听哪一条?

网友们纷纷说,有困惑去读书啊。

读书正是可以让你用所学的书本知识去化解去解释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从而让你在跌宕起伏的生命路途中,有方向,有信心,有处变不惊的内心。

我个人觉得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不是你去看书,天上就会掉下来一个林妹妹,但是书中会教你如何谈朋友,如何与女友相处,沟通,如何处理与女友家人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与自己和解,如何先爱自己再恋爱。

诚如网友所说,读书可以让你成为有温度,懂情绪,会思考的人。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不是读了书就可以赚很多钱,更不是不用工作光读书就可以实现财务自由,或者实现理想。

董宇辉说读书能满足精神需求,向内求,成为更好的自己 。

你想要读书既能帮你解决生存问题,又能获得精神满足,还能实现远大理想,这跟天上掉馅饼有什么区别?任何技能都做不到吧。

古人说过一句话“众生皆苦,人们来到这世上就是来受难的。”当时只觉夸大其词,难道人们努力生活不是为了追求幸福的吗?直到看了毕淑敏的《心理小组》后,让我对这句话有了很深的体会。

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

董宇辉曾在直播里说:

读书,能在你遭遇低谷时,给你一种崛起的力量!

董老师是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而他自己的经历也证实了这一点。

很多人说,他的爆火是一种现象,由众多因素造成。诚然,虽然很多读书博主也因为读书改变了命运,或者赚到了第一桶金。但是不可否认,这种人物毕竟凤毛麟角。

所以,我认为读书不一定会崛起,但一定是一束光,能驱散黑暗,并带给你披荆斩棘的力量。

就像知乎网友所说:读书不是想你站在顶端,是为了让你至少不跌入谷底。

读书无用论最爱引用的就是清代诗人“黄景行”的一句话。

确切来说只是半句话,即“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句话出自黄景行《杂感》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黄景仁是宋朝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的后代。他名不见经传,很多人大概从没听说过他。黄景仁出生于1749年,1783年去世,只活了短短的34岁,一生没做出多大的成就。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十有九人堪白眼”,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世界上的人,10个里有9个只值得用白眼看——这里表达了他对世俗的鄙视。

所以黄景行的原意,只是发发牢骚,表示那些俗人都混得风生水起,自己这种有才华的人反而吃不开,并不是黄景仁做了什么综合调查,然后得出“读书无用”的结论。

像黄景仁这种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古代并不少见。

但我们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些人虽然会写诗自嘲,但他们还是一辈子都在追求地位。如果你真的相信了这句“百无一用是书生”,你就输了。

毕竟读书人怀才不遇还可以用诗情画意的方式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读书的人看到美丽的风景会说“池晚莲芳谢,窗秋竹意深。”而不只会说“我c,好美。”

网友有句话说得好:读书,世界就在你眼前。不读书,你眼前就是世界。

我真的深以为然。纵然如此,我也不会劝我的小孩读书,我只会说,

不是钱买不到快乐,而是你的那点钱买不到快乐;不是读书没有用,而是你读的那点书没有用。

如果你想靠读书解决一切问题,那读书是没有这个作用的。如果你想靠读书赚钱,那读书也没有这个能力。

但是读书可以让我们看到前人总结的经验,因为历史总是不断地重复,很多我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过去的人也曾经历过,并且凝结成宝贵的经验写进了书里。

书中帮我们总结了诸多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法,通过看他人的故事给我们启发,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

有人说书上教给我们的知识,我们在生活中也总会获得。是的,但是读书可以让你早几年获得这些知识,至少让你知道有某种方法可以更高效更高端更精准。

你要先知道才能让这些知识在你头脑中发酵,发芽,再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成参天大树。

知道尚且难以做到知行合一,不知道更是要花费更多时间慢慢摸索,除了时间,这其中又会消耗多少资源。

著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他在《论读书》中又说,知识在书本之中,运用知识的智慧却在书本之外。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他们这些大智慧的人都这样说,说明死读书、读死书是无用的,更不能纸上谈兵,要带着目的去阅读,要学以致用。

网友说,

倾听每个人的意见,但要有自己的判断。

接纳每个人的批评,但要有自己的主见。

读书更是如此。时代在变化,文化也在不断进化,所以读书也要与时俱进。

现在信息科技发达,导致我们获取信息更容易,从而让我们的大脑信息过载,看书杂乱无章,反而成为一种负担。

所以看书一定要明确目的。明确目的,才知道自己“想从这本书里得到什么”,再去阅读,这样就能'集中火力',更容易找到想知道的信息。

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更容易驱动执行。

最后,如果要读书,有时间读书,那就读吧,读对自己有用的书。

读书可以让你在刷视频的时候见识了世间繁华,在旅行的时候见识了光怪陆离,在人间磨砺的时候见识了人心叵测之后,即使依然穷困潦倒,也能微微一笑,坦然拥抱宿命,接受平凡。

人生若是美好,便叫作精彩,若是糟糕就叫做经历。

一切皆可付之一笑,世间万物可期,一切皆有可能。

​​

2 阅读:16

紫色罗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