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幸,我的孩子病好了,却还是厌学

童行书院育儿 2024-04-24 07:56:02

写在前面:

每个孩子入学后大概要面对这样的环境:课堂需要坐端正不能有小动作,课间除了喝水上厕所只能坐在座位上,午餐后除了写作业就只能在座位上活动。

每天的活动,除了听课,就是写作业和写卷子。除了上体育课,孩子们活动的范围就是教室和厕所。总之两个字,紧绷。

所以,难怪有的孩子会厌学。

那么,孩子厌学该怎么办呢?如果在紧绷的环境下孩子不适应,家长又如何提供支持系统,让孩子身心健康呢?

大早上,王吃吃说想请假不想上学。小孩不想上学其实太正常了,所以,我只是简单共情了一下,依旧像往常一样催着她吃饭穿衣出门。

但是,她吃完饭只是坐在那里发呆不动弹,我马上意识到她可能真的不想上学,而不是嘴巴说说那么简单。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印证了我的猜想。

即便被我抱下楼,抱上车,又抱下车,抱到学校门口,她都是一直在哭闹,嚷嚷着不要上学。

即便到了学校门口,她也不进去。拉着手到教室门口,她则对着老师大哭,吐槽作业太多写不完。

即便老师说写不完可以带回家写,她也不进教室,我只好带着她返回了家。

回到家,等她情绪稍稍平定之后,我跟她商量明天上学,她也答应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准备叫王吃吃上学,结果发现她发烧了。

接下来几天,她的症状就像感冒一样,咳嗽鼻塞接踵而来,虽然不是很严重,但是我却没有像平常感冒那样淡定。

而王吃吃呢,虽然休整了一周,早就不发烧了,但她还是不愿意上学。最后,勉强同意上半天学。

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让她如此抗拒学校?

我知道,这孩子生性敏感,非常容易受环境影响,在学校过得有些艰难。课业不大好,老师很少表扬她。她反应慢,做卷子困难。没上过幼小衔接,跟别人不在一个起点。

也跟老师沟通过,希望老师对她要求不要太高,但没多大效果。就像这次发烧后,我也跟老师沟通过孩子觉得作业多的问题,但老师觉得作业量不多。并且,即便孩子在生病,老师依旧每天把作业发来。

这作业写还是不写呢?我没主意。问孩子,孩子说去学校老师是会问作业的,言外之意,肯定得写。

为了给她减压,有时我们会给她请假,让她少考几次试。但每次老师照样发卷子,而我能做到的,就是不那么催她快快写完,可以写一会儿玩一会儿。

回到家也尽量少布置妈妈牌作业,让她多去玩耍,让她有更多松弛的时间缓解来自学校的紧绷感。

但老师总是时不时强调:小学了,学业很重要,该做的题要做,该加强的弱项要加强。老师也时不时打电话沟通孩子哪里哪里不会,让我在家给孩子补习一下。

自然,我会在家会针对她学习上的薄弱环节,让她适当练习,但她是十分抗拒的:我在学校已经十分累了,为什么不能让我歇会儿?

所以,即便我们家长十分注意给孩子减压,即便我们帮她加强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她依然无法应对来自学校的压力。

也有人建议换学校,但是谁能保证遇到的下一个老师孩子能适应?

那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这时,正好清明童行戈德堡营招生,我决定带她出去走走,让她去跟小朋友玩玩,感受另外一种教学模式和氛围,或许问题有解。

就这样,王吃吃被带入了课堂,开启了三天的PBL课堂。而我也当了三天的旁听生。

那么,王吃吃在这个课堂的表现是否跟平时在学校的表现不同呢?

首先,她在课堂上变得活跃了。

因为是在隔壁听课,我听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从声音判断,老师开始是主动提问王吃吃,王吃吃回答什么我也听不到,慢慢地我发现我能听到她说话的内容,甚至到第一天下午,我能听到她会跟小朋友一样抢答!

随着跟老师越来越熟悉,她会直接跟老师表达想法,会直接大叫:老师,你过来呀!老师听到小朋友的呼唤,会马上回应:我马上过来呀!

而她在学校课堂经常跑神,也不会主动回答问题。

她在学校还不会直接跟老师表达想法,比如:有一次,大课间休息,老师拒绝了一个女生上厕所的请求,这直接导致王吃吃不敢跟老师说想上厕所,自己憋了两个小时。过了几天她跟我说这个事,我有些生气,但还是鼓励她要跟老师。

她说不敢,害怕被拒绝。

其次,她更期待每天来上课。

每天结束课程时,她总是不想走,第一天甚至跟老师商量可不可不住下来,这样早上起来就可以直接动手做她的作品了。

老师告诉她晚上无法住到教室,她就第二天早早起来写学校作业,然后吃完早饭到校区上课。甚至,有一天早上她在做题时卡壳,她不让我讲思路,希望我直接给答案,以便可以早早去校区多玩一会儿。

而去学校上课,她早上总说自己很困还想睡觉,好不容易起来,穿着穿着衣服就停下来发呆。吃饭自然也慢悠悠的,急死人。有时甚至希望学校教学楼塌掉,这样就可以不去了。

这三天,其实我不是很清楚孩子学会了什么,但是所展现的精神状态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我能感受到:孩子是自由的、打开的、被接纳的。

在毫无压力的课堂,她不再紧张,也变得非常适应。但是,学校的纪律家长是无法改变的,甚至老师的进度过快、动不动就做试卷的节奏,家长都是无能为力的。

那么,面对逼仄的环境,孩子的出路在哪里呢?

唯一的出路只能是,让孩子增强自我调适能力,让他们不断经历真实的生活去历练自己,去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所以,当环境不是足够好、足够理想的情况下,唯有提高适应能力,内心强大,不被评价体系左右情绪,孩子才能身心健康。

适应能力强,才能在多变的环境中不被碾压。

童行课堂的特色还在于,每次都是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孩子,老师的处理方式也是不同的。

王吃吃上清明的戈德堡营,同班同学共五个:三个一年级,一个二年级,一个四年级。而他们的知识储备都是不同的,三个男孩对机械非常着迷,属于那种可以自己反复调试,把自己搭建的坡道搭了又拆拆了又搭的孩子。王吃吃这种孩子,其实之前很少着迷机械装置,对戈德堡机更是一无所知。

老师让孩子们自己决定:自己设计装置还是跟伙伴一起设计装置。三个孩子选择自己设计,王吃吃和一个小哥哥选择合作。

小哥哥很有主意,想法很多,他总是指挥王吃吃干这个干那个,王吃吃也甘愿被指挥,屁颠屁颠地跑来跑去拿物料,给小哥哥当帮手。两个人一起搭建了三天,形影不离。

而不同期的戈德堡营的课堂情况是不同的。

比如,小学员推特参加的戈德堡营,最开始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的想法,后来经过协商,决定年龄最大的孩子负责提出设计想法,中间年龄段的孩子负责搭建和调试,小点的孩子就当帮手和跑腿。

所以,在整个童行课堂,每个孩子的年龄都是不同的,每堂课遇到的情况也不同,老师会根据不同的状况做出改变,孩子每次都会经历不同的变化。

而随着孩子接触不同的课堂,思维得以产生,孩子们的适应能力也变得越来越强。

除了参加童行课堂,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主动拥抱变化。

要学会适应,要试着跟世界沟通,让自己更舒服一些。

比如,我所在的小区有儿童活动区,孩子也很多,但是孩子们不太喜欢冒险,只要冒险就被年长的爷爷奶奶阻止。王吃吃看别人玩的很规矩,自己也玩的很规矩。

但是,我带孩子去另外一个小区就会看到:那里的孩子都非常喜欢冒险,滑梯不是用来滑的,孩子们一个个爬到滑梯顶上坐着聊天吃零食。

我告诉王吃吃:其实很多东西有很多种玩法,没有固定玩法,想怎么玩都可以,只要不伤到自己和别人就行。

同样,王吃吃的学校中午吃完饭是不能下座位的,她为此很苦恼。我建议她先看看别人中午在干啥,她回来跟我讲:有人在画画,有人在看书,有人在发呆。

我说,你看看中午能干点啥不无聊。

于是,她找出了彩纸彩泥。她说还能带剪刀,但是家里剪刀坏了,好朋友的剪刀不借她用。我给她钱,她自己去买了一把。这样,课间无聊的问题解决了。

有时,趁着她跟伙伴们玩累的间隙,我也会问问她的伙伴们一些关于学校的情况:感觉作业多不多,家里有没有妈妈牌作业,学校同学好相处不。

有时几个不同年级小孩还会放学后聚在一起,互相看课本和课后题,叽叽喳喳聊学校的事情。

而她从小伙伴嘴里听到的讯息让她明白:其实小伙伴的日子也没那么好过,都要写作业。

在学校写课堂作业,回家写完妈妈牌作业还要写爸爸牌作业。

比较起来,她日子好过多了,这样她容易找到心理平衡,适应学校的课业就变得容易一些。

王吃吃一直不适应严厉的老师,我让她的小伙伴讲讲怎么看待老师的严格。小伙伴跟她讲:老师严厉你能学到知识,不严厉的老师,你是舒服了,但是你啥也没学到啊。

王吃吃当然不会一下明白,但是相信随着不同小伙伴经历的呈现,她慢慢也会明白的。

而家长能做的,无非是多带她去经历,多经历不同的旅程。

水滴石穿,总有一天孩子的内心会变得强大,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世界就是孩子内心的力量源泉。

当妈妈非常不容易,在面对孩子出现的一个个问题,很多时候也是无助的、笨拙的,但是每当你带着孩子主动去这个世界产生链接,去主动碰撞这个世界的边边角角,总会有灵光闪现的那一刻。

怎样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其实,家长的自我认知,以及内心的坚定,也十分重要。

如果一味的因为孩子的现状焦虑,反而会迷失方向。我们需要真正的看到孩子,了解孩子的生长阶段,以及适合孩子的方向……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否可以专业的完成这些,如果你也在迷茫和困惑,不如加入「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寻求更强大的后援团,和更专业的帮助!

作者 | 萌小果

亲子教育观察者,游戏力深度实践者。

微信改版啦!

互动话题

您的孩子有厌学的情况吗?您是怎么解决的?欢迎和我们留言分享!

如何搜索文章

在公众号文章列表页面,点击右上角处,输入关键词,可搜索过往文章。

拓展阅读

怎样陪孩子,才是高质量陪伴?这本书给出了答案光有爱还不够:如何跟敏感小孩相处幼小衔接最该衔接什么?可不是识字和拼音!

✏ 投稿 | 欢迎投递原创稿件,来稿请投邮箱:zhangqing@tongxingschool.com

转载 | 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方式

0 阅读:232

童行书院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