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中国人“跪舔”日本?一日本女游客2月在新加坡用中文和司机交谈时被歧视,结果游客称自己是日本人侯,司机态度发生180°大改变。 新加坡是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华人占了大多数,马来人、印度人也都和平共处,按理说大家应该早就习惯了多元文化。 可这事儿一出,还是让人觉得有点不对劲。那位日本女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吐槽了自己的遭遇,立马炸开了锅。 有人直接说这是种族歧视,摆明了看不起中国人;也有人觉得没那么严重,可能司机只是觉得日本人消费能力强,服务态度跟着钱走。 不管咋说,这件事戳中了大家对公平和尊重的痛点,尤其对于我们这些中国国籍的人来说,感同身受。 这几年国家发展得挺快,经济上去了,国际地位也高了,文化自信这东西咱不缺。可出去一看,有些地方对咱的看法还是老一套。 原因?一方面是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不够深,觉得我们还是几十年前的样子;另一方面,也得承认,有些中国游客在国外的表现确实拉低了整体印象,比如大声喧哗、不排队啥的。 这些事儿被放大后,就成了刻板印象。结果呢,服务行业的人一看是中国人,可能就先入为主,态度冷淡。 反过来,日本人在国际上的形象咋样?经济发达、文化输出强,动漫、寿司、时尚,哪个不让人眼前一亮?所以有些人一听“日本人”,就觉得是大手大脚的主儿,服务态度自然好。 可这不是“跪舔”吗?凭啥国籍一变,待遇就天差地别?这不光是歧视中国人,也是对职业操守的践踏。 说白了,服务行业就该一视同仁,不管你是中国人、日本人还是谁,掏钱就是顾客。可现实呢?不少人就爱看人下菜碟。 那个新加坡司机也不是啥特例,全球各地都有这种现象。可能是觉得中国人小费给得少,或者觉得日本人更“高级”,态度就变了。 这种行为不光丢了行业的脸,也伤了顾客的心。一个司机可能觉得自己只是“灵活应变”,但放大到社会层面,这就是偏见,是教育和文化交流没跟上的结果。 有人可能会说,新加坡二战时被日本占领过,按理说当地人应该对日本人有怨气,咋还这么“友好”呢?其实这事儿挺复杂的。 日本战后靠经济崛起和文化输出,把自己包装得光鲜亮丽,新加坡年轻人可能早就忘了那段历史,反而觉得日本代表“高素质”。 反过来,中国人呢?虽然经济发展快,但文化软实力还没完全跟上,有些人就觉得咱低人一等。这种对比,真挺让人憋屈的。 我觉得遇到这种事儿不能忍,更不能为了好待遇去装成别的国籍。那不是自取其辱吗?咱得硬气点,直接指出不对的地方,维护自己的尊严。 同时,也得从自己做起,出门在外注意点形象,别给国家抹黑。长远来看,国家还得加大文化输出,让外国人真正了解咱的实力和文化。偏见这东西,说到底还是因为不了解,多交流、多沟通,才能慢慢消除。 这事儿不只是司机一个人的问题,也反映了全球化下的一些毛病。新加坡这么个国际化城市,按说不该有这种偏见,可事实摆在眼前。 说明啥?说明再开放的地方,也难免有狭隘的一面。这种现象不光在新加坡有,欧美国家也有,甚至更严重。咱们中国人走到哪儿,都得面对这些挑战。关键是,咱们得有底气,既不卑不亢,也不妄自菲薄。 我自己也有点感触,出国的时候偶尔也会觉得被区别对待。比如有次在国外吃饭,服务员对我爱搭不理,但对旁边桌的外国人就笑脸相迎。 那一刻真挺不是滋味的。可回头想想,咱们国家这几十年走过的路,已经够让人骄傲了。别人的偏见,改变不了咱的实力。遇到这种事儿,我会提醒自己,咱们的尊严不是靠别人给的,是靠自己挣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