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中国可要栽个大跟头,把本全赔光了!”面对中国斥巨资买下卡沙甘油田的独家开采权的举动,美国却同各国嘲笑中国此举。 卡沙甘油田在哈萨克斯坦,挨着里海,是全球第五大油田,石油储量少说也有 70 亿桶,往多了说能到 380 亿桶。这么大一块肥肉,谁不眼馋?可为啥美国、欧洲那些国家最后没占着便宜?因为这地方开采太难了。 里海北部冬天冷得能把人冻透,海面结冰半年多,油田还在海底盐层下面,原油里全是硫化氢这种剧毒气体,岩层压力大得能把管道挤爆。 当年发现油田的国际财团,意大利、英国、法国的公司都在里面,结果折腾了十几年,又是漏油又是停工,投资从 570 亿美元涨到 1360 亿美元,愣是没搞出啥名堂。美国的康菲石油公司一看这阵势,直接退出了。 这时候中国站出来了。2013 年,中石油花 50 亿美元买了 8.3% 的股份。当时好多人笑话我们傻,说这钱扔进去就是无底洞。可他们不知道,中国这些年在能源领域摸爬滚打,早练就了一身硬功夫。 就说中哈原油管道吧,2006 年就开始往国内输油,每年能运 2000 万吨,到现在已经运了 1.8 亿吨。有了这条管道,卡沙甘油田的石油就能直接送到咱们家门口,不用再看别人脸色。 有人说,开采这么难,中国能行吗?看看实际成果就知道了。2016 年卡沙甘油田恢复生产,当年就出口了 26500 吨原油。 到 2021 年,出口量突破 1500 万吨。2025 年 7 月,累计产油量已经超过 10 亿桶。这是啥概念?相当于每天能产 40 万桶原油,够一个中等国家用大半个月的。 而且,中国在开采技术上也没少下功夫。针对油田的复杂情况,我们研发了抗腐蚀的管道、智能钻井设备,还建了伴生气加工厂,把有毒气体变成能用的能源。这些技术一用上,开采成本降到了每桶 10 美元,就算国际油价跌到 40 美元,我们也能赚钱。 那些嘲笑中国的人,根本不懂中国的战略眼光。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每天要消耗 1400 万桶石油,其中 70% 都得进口。 要是把鸡蛋全放在中东、非洲这些地方,风险太大了。卡沙甘油田就像一个 “能源粮仓”,能给我们提供稳定的供应。更重要的是,这是 “一带一路” 倡议的关键一步。 通过和哈萨克斯坦合作,我们不仅拿到了能源,还修了铁路、建了工厂,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出口有了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也多了一层保险,这是双赢的事儿。 再看看美国,当年笑话我们,现在自己却在能源市场上处处被动。他们退出卡沙甘油田后,只能看着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越走越近。更尴尬的是,美国自己的页岩油开采成本高,环境问题还一大堆,根本没法和卡沙甘油田竞争。 现在国际油价波动这么大,卡沙甘油田的稳定产量成了香饽饽,那些曾经嘲笑我们的国家,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当然,卡沙甘油田也不是一帆风顺。2013 年刚投产就因为管道泄漏停工,2023 年还因为环保问题被罚款 51 亿美元。但这些困难都没难倒中国。 我们和哈萨克斯坦政府一起协商,改进开采技术,加强环保措施,现在油田的生产已经走上了正轨。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布局,从来不是看眼前三五年,而是着眼于未来三五十年。 回头看看,美国那些嘲笑中国的人,其实是自己短视。他们只看到卡沙甘油田的风险,却没看到背后的机遇;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却没看到合作共赢的道理。 中国用十几年的时间证明,只要有耐心、有技术、有战略眼光,再难的事儿也能办成。那些曾经的嘲笑,终将变成对中国智慧和勇气的赞叹。 未来,卡沙甘油田还会继续产油,中哈合作也会越来越紧密,而那些笑话我们的人,恐怕只能在一旁干瞪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