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位功勋老兵被儿媳赶出家门,之后住进了机井房,2020年,他的英雄身份被揭露出来,政府为他送来了30万补贴,令人意外的是,老人当着儿媳的面把这笔钱分给了别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2年,孙顺明出生在这个贫困的小山村,命运似乎格外青睐于考验这个稚嫩的生命,年仅五岁,他就失去了父亲,不久,操劳过度的母亲也撒手人寰,留下尚未成年的孙顺明独自面对人生的苦难。 正是在这样的逆境中,村民们的善良温暖了这个幼小的心灵,他们轮流照料这个失怙的孩子,让他能够在艰难中继续成长,这份人间真情,在孙顺明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感恩的种子,并在日后的岁月里生根发芽,开出最美的花朵。 1958年的春天,16岁的孙顺明遇见了改变他一生的时刻,那一天,他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县城,迎接志愿军归国的盛大场面让这个质朴的山村少年震撼不已,战士们昂首挺胸的英姿,让他萌生了参军报国的理想,尽管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但凭借着坚定的意志,他最终如愿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军旅生涯给了孙顺明施展才华的舞台,他的第一个重要使命是参与816地下核工程的建设,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他和战友们在地下暗无天日地工作,用血与汗在坚硬的岩石中开凿出一条通向国家安全的地下长廊,这段经历虽然在他的履历中留下了五年的空白,却在他的生命中刻下了永恒的印记。 转战喜马拉雅山脉时,高原反应曾让这个年轻的战士痛不欲生,但他咬紧牙关,用钢铁般的意志征服了这片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雪域高原,1962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他不顾腿部中弹的剧痛,冒着枪林弹雨将重伤的战友背出火线,这份舍己为人的勇气,为他赢得了一枚闪亮的一等功勋章,却也在他的身上留下了终身难愈的伤痕。 在西北边境的岁月里,孙顺明将青春年华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的边防事业,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常年不散的风沙,以及日复一日的巡逻执勤,都未能动摇他守卫国土的决心,那片荒凉的戈壁滩,见证了一个军人对祖国最纯粹的忠诚。 当孙顺明带着满身的伤痕和荣誉退伍返乡时,他选择了一种最朴素的方式安顿自己的人生,那些曾经的峥嵘岁月,那些金光闪闪的军功章,都被他默默地收藏起来,仿佛从未在他生命中出现过。 回到家乡的孙顺明,依然保持着军人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他用积攒的退伍金在村里建起了一座新房,也由此开启了平凡却充满温度的生活,在村民眼中,这个退伍军人似乎永远记得当年他们的哺育之恩,每当乡邻遇到困难,他总是慷慨解囊,从不推辞,那些年,村里人常说,找孙顺明借钱,就像汲取永远不会干涸的清泉。 妻子的不幸离世,让孙顺明不得不独自抚养两个年幼的儿子,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生活,他四处奔波,辛勤劳作,当儿子们渐渐长大,他又变卖了家中值钱的物件,倾其所有为他们建房、娶妻,这个曾经叱咤疆场的军人,在柴米油盐的日子里依然保持着坚韧不拔的品格。 岁月无情地流逝,曾经挺拔的身躯开始佝偻,那些战场上留下的伤痕也愈发折磨着这位老兵,更令人痛心的是,当他年迈体衰、无以为继时,那对曾倾注了他全部心血的儿子和儿媳,却将他推向了生活的边缘,那间破旧的机井房,成了这位功勋老兵晚年栖身之所。 但村民们没有忘记这位永远心系他人的老人,他们轮流为老人送去温暖的饭菜,在寒冷的冬日为他添置御寒的衣物,这一幕幕令人动容的场景,恍若昔日村民们照顾年幼孙顺明的温情再现。 2020年的春天,一场意外的寻访彻底改变了孙顺明的生活轨迹,当政府工作人员找到这位蜗居在机井房中的老兵时,他们的眼眶湿润了,30万元的补助金和每月2000元的生活保障,是国家对这位功臣迟到的补偿,然而,更令人动容的是老人的选择。 面对这笔对他而言数额巨大的款项,孙顺明只为自己留下了10万元养老,将其余20万元全部捐给了村里,用于改善村中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决定,让所有知情者为之动容,在他们看来,这不仅是一位老兵对故土的深情回报,更是一个人格魂灵的最好诠释。 信息来源:民生时报网——被儿媳嫌弃并赶出家门的他,竟是国家政府一直在寻找的一等功臣!
娶错媳妇毁三代。我老家邻居,原先两个儿子两个儿媳,三个孙子,一个孙女,一大家子热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