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辽宁夫妻借款7万送女儿去德国留学,21年未见,临时才知女儿已成为德国教授,他们哀求想见一面,女儿却说:“没这个必要......”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女儿曹茜从小在父母的眼中就是他们的骄傲,由于家中没有其他孩子,父母对她的期望特别高,从她懂事起,父母就不断告诉她,要好好学习,争取有一番作为。 曹茜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成绩一直优异,年年获得奖状,每当她拿着奖状回家,父母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得意的笑容,仿佛他们为她付出的所有辛劳和牺牲,都化作了这份成绩和荣耀。 但曹茜心里逐渐感到压抑,她越来越感受到父母对她的管控欲望,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被父母所干预,她不能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不能随意留长发,甚至连书包和日记本都被父亲翻看。 父母一心想着她能有好成绩,忽视了她内心的感受,她尝试向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却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这些话听得久了,曹茜的内心逐渐产生了反感,她开始渴望逃离这个“过度关爱的”家庭。 进入高中后,曹茜终于迎来了久违的自由,她感到轻松了许多,甚至开始想要报考南方的大学,想要离家远一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 然而父母得知她的打算后,坚决反对,他们认为自己年纪大了,不希望女儿离得太远,最终在父亲的强烈要求下,曹茜妥协,选择了离家不远的辽宁师范大学。 大学的生活并没有改变她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虽然距离近,但她越来越不愿意回家,和父母的联系也越来越少。 她知道如果回家,父母依旧会对她的生活进行无休止的干涉,她开始更加专注于学业,渐渐地她意识到,只有远离父母的束缚,才能真正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久后曹茜得到了一个去德国留学的机会,这是她渴望已久的机会,意味着她可以彻底摆脱父母的束缚,去一个全新的地方,开拓自己的视野。 虽然父母起初不同意,认为家庭的经济负担太重,但最终他们还是决定支持女儿出国留学。 为了凑够留学所需的7万元,曹肇刚和刘玉红甚至借了亲戚的钱,他们心里想着,女儿毕业后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回国后能为他们提供好的生活。 2000年曹茜踏上了前往德国的飞机,那时留学还不是那么普遍,对于父母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充满期待的送别。 他们在机场的告别是那么的温馨,虽然依依不舍,但他们坚信这次分别只是暂时的,等女儿学成归来,一切都将变得更好。 在德国曹茜的生活并不像父母想象的那样顺利,她确实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她与父母的联系开始逐渐减少,起初她还会偶尔给家里打电话,诉说在国外的辛苦,并且偶尔向父母求助生活费。 然而这些电话很快变得越来越少,最终在一次电话中,曹茜直接向父母索要钱财,这让曹肇刚夫妇感到心寒。 父亲曾直言,为什么她不联系家里,甚至开玩笑地说:“我以为你死了。”这句话似乎让曹茜彻底决心与父母断绝联系,她挂断了电话,之后再也没有主动联系过他们。 从那时起,曹茜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失去了所有的消息,父母曾多次尝试联系她,甚至通过亲戚、同学,甚至通过大使馆寻找她的下落,但无一例外,都是无功而返。 父母心中的痛苦和焦虑逐渐加深,他们心里明白,自己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随着年纪的增大,身体也开始出现问题,夫妻俩相继被诊断出患有癌症,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几乎没有钱支付医疗费用,最终只能靠低保生活。 直到2020年,夫妻俩终于通过媒体的帮助,找到了曹茜的消息,原来她已经在德国定居,并且成为了一所大学的教授,对于父母来说,这个消息既是欣慰也是心酸。 更令他们伤心的是,曹茜得知父母的病情后,并没有选择回国探望,只是冷冷地拒绝了他们的见面请求,她认为自己已经走出了那段让她痛苦的过去,再也不想回到那个曾经让她感到窒息的家庭。 曹茜的决定让许多人感到不可理解,有人说她是因为小时候受到父母过度控制,才选择与他们断绝联系,也有人认为无论父母如何对待她,毕竟养育之恩不可忘,但无论如何,曹茜的决定最终导致了她与父母之间的永远分离。 曹肇刚和刘玉红夫妇在去世时,带着深深的遗憾,他们希望能在临终前见一见曹茜,哪怕是最后一次,然而,曹茜始终没有回头,留给他们的,只有冷漠与决绝。 也许只有曹茜自己知道,她在心底是否感到后悔,是否曾经对自己的决定感到疑惑,人生的许多遗憾,或许就是这样悄悄地形成,无法弥补。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辽沈晚报——大连德国留学女孩17年杳无音信……有消息从国外传来
2000年,辽宁夫妻借款7万送女儿去德国留学,21年未见,临时才知女儿已成为德国
如梦菲记
2025-08-12 12:18: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