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拍摄于1946年的美国,左边这位男士名叫郭永怀,右边这位美丽的女士,是他

万物聊综合 2025-08-12 14:22:08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6年的美国,左边这位男士名叫郭永怀,右边这位美丽的女士,是他当时的女朋友、后来的夫人李佩。 1968年12月5日凌晨,在北京首都机场一架民航客机,在距离跑道仅400米时,突然失去平衡坠毁。 当救援人员搜寻时,看到了两具烧焦的遗体,紧紧地、死死地拥抱在一起。 人们强忍悲痛,试图将他们分开,却发现一个皮质公文包,完好无损地被护在两人胸前! 而其中一位用生命守护这无价之宝的人,正是中国“两弹一星”元勋、时年59岁的郭永怀教授。 郭永怀逝世的消息传来,举国震惊。 周恩来总理正在接见外宾,闻讯后当场失声痛哭。 钱学森得知挚友罹难,瞬间瘫坐在椅子上。 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的数据,在22天后,成为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成功的关键支撑。 1968年12月25日,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成功。 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丰碑上。 郭永怀当年的归国之路,十分艰辛。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 远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担任终身教授、已是国际著名空气动力学家的郭永怀,内心早已期待着归国。 他与挚友钱学森彻夜长谈,思考着回国后能为百废待兴的祖国做些什么? 然而,归途布满荆棘。 美国当局深知这位科学家的价值,将他视为“顶得上五个师”的战略资产。 当郭永怀郑重提出回国申请时,移民局官员十分刁钻:“如果发生战争,你是否愿意为美国服兵役?” 郭永怀的回答斩钉截铁:“不!” 这一声拒绝,让他成为了美国政府的“黑名单”,一直受到监控。 尤其是,他后来目睹钱学森回国受阻、甚至遭受关押的遭遇,郭永怀深知归途凶险。 为了更快的回到祖国,他绝对让美国再无可乘之机,他将所有研究手稿、论文草稿、珍贵数据亲手付之一炬! 他的妻子李佩在一旁看得心痛不已,而郭永怀却异常平静:“没关系,东西都装在我脑子里了。烧掉它们,是为了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地回家。” 1956年,历经波折的郭永怀终于携妻子李佩踏上故土。 当他在周恩来总理亲自接见时,询问有何要求郭时,永怀的回答朴实无华。 “我只想尽快投入工作。” 随即,他出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与钱学森并肩,扛起了开拓中国力学事业的重任。 然而,郭永怀的战场远不止于实验室。 在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自主研发核武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此时,郭永怀临危受命,与王淦昌、彭桓武组成核心攻坚小组,隐姓埋名,投身于代号“596”的绝密工程。 他的身影彻底消失在公众视野,出现在海青海高原核武器研制基地。 年过半百的郭永怀,住帐篷、喝碱水,为了防止因缺氧昏睡耽误工作,他甚至抽掉床上的褥子,直接睡在钢丝床上! 在无数个不眠之夜,他带领团队反复计算、试验,用智慧和毅力挑战着世界级的科学难题。 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上空升起巨大的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举国欢腾之际,连续奋战数日、耗尽心力的郭永怀,却在试验基地的岗位上,因疲惫而昏厥。 醒来后,他没有休息便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氢弹和导弹、人造卫星的研制中,成为“两弹一星”伟大事业中,唯一一位在核弹、导弹、卫星三个关键领域均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他的生命,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燃烧到最后一刻。 郭永怀牺牲后,他的夫人李佩,这位被誉为“中科院最美玫瑰”的语言学家,展现了同样令人动容的坚韧与奉献。 她强忍丧夫之痛,将郭永怀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全部遗物,连同自己毕生的积蓄,毫无保留地捐赠给国家。 她深知科技发展离不开人才,尤其是国际化的视野。 于是,她以花甲之年,可以说是几乎从零开始,一手创办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英语教学体系。 她亲自编写教材,站上了讲台将最前沿的语言教学理念引入中国,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科技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具有国际视野的顶尖人才。 唯一的女儿郭芹因病早逝后,李佩老人独自一人,住在没有电梯的老旧楼房里,却始终保持着知识分子的优雅与从容。 她将余生全部献给了教育事业,直到99岁高龄离世。 郭永怀与李佩,这对在康奈尔大学相识相知、因共同理想而结合的科学家夫妇,用各自的方式诠释了信仰与奉献的真谛。 2018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两颗小行星分别命名为“郭永怀星”和“李佩星”。 这对在地球上奉献了一切的科学家夫妇,最终在浩瀚星空中重逢,化作永恒相伴的“双子星”。 他们的故事,是科学报国的壮丽史诗,也是爱情与信仰交织的不朽传奇。 主要信源:(陕西党建网——星辉耀国 永怀不忘)

0 阅读: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