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郭沫若因病去世不久,他妻子于立群突然自缢身亡,原来她在整理丈夫遗物时

历史脑洞 2025-08-13 01:58:01

1978年,郭沫若因病去世不久,他妻子于立群突然自缢身亡,原来她在整理丈夫遗物时,得知姐姐早就怀了丈夫的孩子,而自己竟然还嫁给仇人,共同生活了40年。 于立群和姐姐于立忱,那可是一对才女。出身官宦世家,虽然家道中落,但骨子里的书香气是挡不住的。姐姐于立忱,一手好字,靠在上海摆摊写字养活了一家人,后来还成了《大公报》的名记者。妹妹于立群呢,天生丽质,爱表演,14岁就考上歌舞剧社,成了上海滩小有名气的电影明星。 姐妹俩感情那叫一个深。在妹妹眼里,姐姐就像妈一样。 后来,姐姐因为工作太拼,得了肺病,报社社长爱才,就资助她去日本养病。也就在日本,她遇到了那个改变她一生命运的男人——郭沫若。 说起郭沫若,那才华是没得说的。新诗、历史剧、考古、古文字,样样都是顶尖水平。可这人的才华,跟人品,有时候真不是一回事儿。 在感情这块,郭沫若那叫一个随心所欲。他在老家有个包办婚姻的妻子,叫张琼华。新婚之夜,郭沫若掀开盖头一看,嫌人家长得丑,转身就走,从此让她守了一辈子活寡。 后来在日本,他狂追一个叫佐藤富子的日本护士,人家姑娘出身名门,为他跟家里断绝关系,改名郭安娜,给他生了五个孩子。可郭沫若的深情,保质期太短。 当才貌双全的记者于立忱出现后,郭安娜和五个孩子,瞬间就成了背景板。 郭沫若的套路,现在看也不新鲜。他对于立忱大吐苦水,说自己婚姻不幸,没爱情,活得痛苦。一个才华横溢的大文豪,天天在你面前卖惨,哪个文艺女青年顶得住?于立忱很快就陷进去了。 两人偷偷好了三年。于立忱怀了孕,满心以为郭沫若会兑现承诺,跟郭安娜离婚娶她。结果呢?郭沫若开始玩消失了。他根本没打算负责。 心灰意冷的于立忱,资助也停了,只能一个人回到上海。回来后,整个人都垮了,郁郁寡欢。1937年,她留下一封语焉不详的遗书,自杀了。 姐姐的死,成了妹妹于立群心里一辈子的痛。她怎么也想不通,那么开朗的姐姐,怎么说走就走了。 而就在姐姐去世后不久,“七七事变”爆发,郭沫若抛下日本的妻儿,毅然回国抗战。这份爱国热情值得肯定,可他转头就对亡友的妹妹——于立群,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他对姐姐的事,只字不提。他只是利用自己“姐姐朋友”的身份,利用自己的才华和名气,像个温柔的长辈一样,对于立群关怀备至。 那时的于立群,刚失去姐姐,内心正是脆弱的时候。面对这样一位大人物的追求,她很快就沦陷了。1939年,两人结婚。 婚后的四十年,于立群的人生,几乎就剩下“郭沫若”三个字。 她成了他的全职保姆、免费秘书、社交代表。 她为他生了六个孩子,家里大小事务一手操持。郭沫若的朋友、学生来了,她要热情接待;郭沫若的稿子写好了,她要帮忙誊抄整理。她自己的事业、爱好,全都放弃了。 日子过得有多累?她后来得了严重的神经官能症,身体彻底垮了。更让她崩溃的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她的两个儿子,郭民英和郭世英,先后离世。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痛,换谁都顶不住。可于立群都撑过来了。因为她心里,丈夫就是她的天。她仰慕他,崇拜他,愿意为他付出一切。 1978年,郭沫若走了。于立群悲痛万分,但还是强撑着身体,决定为丈夫整理出版一部全集。在她看来,这是她能为他做的最后一件事。 可谁能想到,这最后一件事,却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一刻她才明白,原来自己这四十年的婚姻,从头到尾都建立在一个巨大的谎言和一桩血淋淋的命案之上。 那个她爱了一辈子、付出了一辈子的男人,手上沾着她亲姐姐的血。而她,像个傻子一样,跟“仇人”同床共枕了四十年。郭沫若不仅骗了她,还把她变成了自己罪行的“遮羞布”和“纪念品”。 悲痛、悔恨、屈辱……所有的情绪像潮水一样把她淹没。她再也撑不下去了。在郭沫若去世八个月后,她选择了一条和姐姐同样的路。 姐妹俩,因为同一个男人,先后香消玉殒。 郭沫若的才华毋庸置疑,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但我们今天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再只看他的丰功伟绩。才华,从来都不是人品败坏的通行证。 于立群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也是一个女性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无法挣脱个人命运的缩影。但更是对我们今天所有人的一个警醒:在任何关系里,真诚,永远是底线。一旦这条底线被突破,上面建立起的一切,无论是爱情还是功业,最终都可能轰然倒塌,只留下一地无法收拾的狼藉。

0 阅读:2
历史脑洞

历史脑洞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