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最近这波操作,算是彻底把 “规矩” 给掀了。谁也没想到,一向讲究 “精准打击” 的俄军,突然学起北约那套狠活儿 ,不再盯着前线据点打,反倒专挑乌克兰的能源罐子、工厂车间下手。 就像 7 月底那次轰炸,基辅郊区的天然气储存基地,被导弹炸得像个火球,连带周边的炼油厂也成了火海,黑烟飘了三天三夜都没散。 这哪是打仗,分明是要把乌克兰的战争家底,连根刨了。 要说这打法,跟北约当年在科索沃的套路,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1999 年北约炸南联盟,先把电厂、桥梁、电视台一锅端,让整个国家陷入瘫痪,最后南联盟连谈判的力气都没了。 现在俄军也悟透了:光消灭前线士兵没用,得断了对方的 “粮草”。 乌克兰西部的利沃夫机车厂,原本是给坦克修发动机的,8 月初被俄军无人机群盯上,车间里的精密机床全成了废铁,导致前线 30% 的受损装甲车没法修复。 这种 “釜底抽薪” 的路子,比单纯冲锋陷阵管用多了。 更让人咋舌的是俄军的 “立体绞杀”。 白天用卫星盯着乌克兰的铁路枢纽,晚上就派 “口径” 导弹精准点名;无人机像蝗虫似的盯着加油站,只要有油罐车卸货就俯冲下去自爆。 甚至连农村的粮仓都没放过,赫尔松地区的几座大型粮库被炸后,乌军后勤只能靠老百姓用拖拉机偷偷送土豆。 这种打法看似杂乱,实则全冲着一个目标:让乌克兰连吃饭、取暖、修车的基本保障都成问题。 俄罗斯这么干,也是被现实逼出来的。 之前乌军靠着北约送的 “海马斯” 火箭炮,天天偷袭俄军弹药库,西方还源源不断往乌克兰运防空导弹、反坦克武器。 俄军发现,光防守不行,得先掐断对方的补给线。 就像德国刚送的 “IRIS-T” 防空系统,刚在敖德萨港口卸船,俄军的 “匕首” 高超音速导弹就追过来了,连带着卸货的码头起重机都被掀翻。 这一下,北约再想往前线送装备,就得掂量掂量运输路线的安全性。 但这种打法也把俄军自己架到了火上。 北约的 “瘫痪战术” 看着轻松,背后得有强大的情报网和军工产能撑着。 俄军为了维持轰炸强度,把库存的老旧导弹都拉出来翻新了,甚至让民用无人机厂转产军用型号。 圣彼得堡的一家汽车配件厂,现在一半车间在生产坦克履带,工人两班倒连轴转,加班费给得再高,还是有人偷偷抱怨 “家里暖气都快供不上了”。 这种全民皆兵的架势,让人想起苏联时期的军工优先,长期这么耗下去,民生经济肯定得受影响。 乌克兰这边已经快扛不住了。天然气储备被炸掉 40% 后,基辅市开始限气,居民楼晚上只能供 3 小时暖气。 炼油厂被摧毁 60%,前线装甲车只能轮流加油,有时候一辆坦克跑 50 公里就得停下来等油车。 更要命的是,那些给炮弹做引信的精密工厂被炸毁后,乌军只能用二战时期的老炮弹凑数,射程和精度差了一大截。 泽连斯基在视频讲话里急得直拍桌子,说 “俄罗斯这是在屠杀我们的工业”,可北约送来的援助,连填补缺口都不够。 这场仗打到现在,已经成了撕破脸皮的消耗战。 俄罗斯学北约的打法,看似占了上风,却也把自己拖进了长期战争的泥潭;乌克兰想靠西方续命,可援助的水龙头说关就关。 中国一直呼吁的停火谈判,现在看来更像是唯一的出路。 毕竟导弹炸得再准,也炸不出和平;工厂毁得再多,最后受苦的还是老百姓。东欧平原上的硝烟,该早点散了。 参考资料:参考消息
俄罗斯向乌克兰发出最后通牒!俄新社8月13日报道称,俄罗斯新闻司副司长法捷耶
【8评论】【3点赞】
一帆风顺
俄罗斯发动侵略乌克兰战争,俄罗斯得罪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俄罗斯这世界毒瘤必须被铲除,否则世界人民都不会安稳。
用户10xxx79 回复 08-14 03:14
我看就应把你铲除
天山雪莲 回复 08-14 02:08
放屁,马屁精一个。
蜗牛
打仗打的就是经济和科技,谁先没钱,谁科技弱谁就容易输
用户13xxx50
互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