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外国媒体急得跳脚,我们还没发现美国的这个特点,这下中国真的稳了! 最近《华盛顿邮报》一篇报道直接捅破了窗户纸——中国在开源人工智能领域的实力已经藏不住了,逼得美国紧急启动“ATOM计划”想要挽回局面。 这事儿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美国人自己把中国开源AI的威胁给坐实了,反倒让咱们看清了一个事实:中国科技这次是真的稳了! 美国这次急吼吼推出“ATOM计划”,核心就一句话:再不组团反击,开源AI的领导权就彻底归中国了。 他们计划搞个非营利实验室,砸1亿美元配1万块顶级GPU芯片,专门研发“真正开放”的AI模型。 这么拼,是因为全球最强AI模型榜单前15名里,仅有的5个开源模型清一色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 光是今年7月,中国就甩出4个新开源模型,同期美国交白卷。更扎心的是,连美国开发者都纷纷倒戈用起了中国的开源工具。 阿里巴巴的“通义千问”就因为性能强又免费,成了全球开发者的“心头好”,下载量破4亿次,衍生模型超过14万个。 美国科技圈这才发现,自家的开源生态早被中国甩开了一大截。 其实美国不是没家底,问题出在“内耗”上。巨头们嘴上喊着“对抗中国”,实际干的却是闭源垄断的生意。 OpenAI、Anthropic这些明星公司把核心技术捂得严严实实,生怕别人学走一招半式。 连曾经的开源先锋Meta都动摇了,扎克伯格一边搞“超级智能”项目,一边放话说以后开源要“更谨慎”。 结果就是,美国开源社区青黄不接,去年4月发布Llama 3后再无重磅作品,开发者想用个好模型还得求中国厂商。 反观中国,阿里、华为、百度等企业集体走“开源共赢”路线,华为甚至把昇腾芯片的底层技术都开放了。 这格局差异,连《外交》杂志都看不下去了,发文劝美国赶紧学中国搞开源,否则软实力都得丢光。 中国开源AI的爆发可不是偶然,背后是一套组合拳。技术层面,“通义千问”今年直接祭出混合专家架构的Qwen3系列,支持119种语言。 首创“思考模式”和“非思考模式”切换,把深度推理和快速响应都玩透了。生态上更狠:阿里云承诺全栈开源,三年放出200多个模型; 百炼平台吸引20万开发者孵化70万个智能应用,形成“芯片-模型-平台-场景”的闭环。最让美国眼红的是全球影响力——如今连日本搞AI都得用“通义千问”打底。 日媒干脆称它是“日本AI的底层水泥”。这种从技术到生态的碾压,逼得美国学者哀叹:“我们缺的不是人才,是协调和钞票!” 如今这场开源博弈,胜负手已超出技术本身。美国“ATOM计划”能不能成,得看硅谷巨头愿不愿意把钱袋松绑。 政府肯不肯放下身段搞协作。而中国早已跳出一城一池的争夺——当通义千问成了日本创新底座,当国产大模型帮东南亚初创企业省下千万研发费。 中国要当的早就不只是技术提供方,而是全球AI生态的架构师。这场由美国媒体意外掀开的实力秀,反倒让我们看清:科技竞赛的下半场,规则该由中国写了。 参考资料: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登顶全球开源社区榜首 2025-03-06 18:42·财联社
英伟达突然服软!34.5亿美元得上交,中方这反应,美国是真没料到 8月11日
【52评论】【6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