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年,曹操因反对董卓,遭到通缉。他仓皇东逃,路经中牟县时,被县吏陈宫识破

历史破局者 2025-08-13 15:43:22

公元190年,曹操因反对董卓,遭到通缉。他仓皇东逃,路经中牟县时,被县吏陈宫识破身份,遭到逮捕,押送至县府。 中牟县令陈宫,字公台。面对朝廷通缉的要犯,亲自审问曹操,曹操慷慨陈词,痛斥董卓暴行,表明自己刺杀董卓(未遂)是为国除奸。陈宫素怀忠义之心,感念汉室,对董卓的倒行逆施本就深恶痛绝。他听闻曹操的志向和胆略,深为触动,认定曹操是天下难得的忠义之士,是能够匡扶汉室、讨伐国贼的英雄人物。 经过一番思虑,陈宫做出了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定:他不仅释放了曹操,更决定放弃县令的官职,追随曹操一同逃亡,共举义旗,讨伐董卓。 两人结伴东行,欲回曹操的家乡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募兵。途经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时,天色已晚,曹操想起此地有父亲故交吕伯奢,便前往投宿。吕伯奢不在家,其家人热情接待。然而,当晚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件—— 《魏书》记载(曹操方面说法):吕伯奢的儿子及其宾客见曹操携带财物,图谋抢劫。曹操发觉后,先下手为强,击杀数人。 而《世语》等记载:曹操与陈宫听到后院有磨刀声,又听到有人说“绑起来再杀”之类的话(实际可能是准备杀猪待客),疑心吕家要害自己。曹操遂与陈宫拔剑闯入,不问青红皂白,将吕家男女八口尽数杀死。事后发现厨房绑着一头猪,才知误杀好人。 孙盛《杂记》补充(流传最广):曹操发现误杀后,与陈宫仓惶逃离。途中遇到买酒归来的吕伯奢。吕伯奢尚不知情,极力挽留。曹操担心吕伯奢回家发现惨状后报官,竟狠心将吕伯奢也杀害了。陈宫惊问:“刚才误杀是无奈,现在为何杀他?”曹操回答:“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宁可我辜负别人,也不能让别人辜负我!)这句话深深震撼了陈宫。 无论哪种记载更接近真相,吕伯奢一家惨死事件,特别是曹操那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冷酷宣言,给陈宫内心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他开始怀疑曹操的品性与“忠义”的真实性。这与陈宫最初释放并追随曹操时,所期望的“匡扶汉室”的忠臣义士形象大相径庭。陈宫意识到,曹操本质上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极端利己的枭雄。 此事在陈宫心中埋下了深深的芥蒂。他虽然暂时没有离开曹操,但信任已然动摇。 后来,曹操在陈宫等人的帮助下,得以进入兖州(今山东西南部及河南东部)。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兖州刺史刘岱被青州黄巾军所杀。在陈宫积极游说兖州地方实力派(如鲍信等)的支持下,曹操被推举为兖州牧。陈宫是曹操得以立足兖州的关键功臣。 然而,好景不长。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因父亲曹嵩在徐州被杀(疑为徐州牧陶谦部将见财起意),大举东征徐州,手段极其残酷(如屠城)。留守兖州的陈宫,以及兖州名士边让等人,本就对曹操的某些严苛政策(如压制豪强)和其屠戮百姓的行为不满。边让尤其恃才傲物,讥讽曹操。曹操遂借故杀了边让及其全家。此举彻底激怒了陈宫及兖州的士族豪强。 陈宫终于看清:曹操并非汉室忠臣,而是一个猜忌心重、手段狠辣、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乱世枭雄。他忠于汉室的理想与曹操的所作所为产生了根本性的冲突。同时,他也对曹操杀害名士、屠戮无辜的行为感到愤怒和寒心。 于是,陈宫抓住曹操主力远征徐州、兖州空虚的时机,联合张邈(曹操昔日好友)、张超兄弟以及吕布等人,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兖州叛乱。他们迅速占领了兖州大部分郡县,仅剩鄄城、范县、东阿三城还在曹操部将程昱、荀彧等人的坚守下未被攻陷。曹操闻讯大惊,急忙从徐州撤军回救,与吕布、陈宫在兖州展开长达一年的激烈争夺。

0 阅读:19

猜你喜欢

历史破局者

历史破局者

打破迷局,解读历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