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记201.32%的双反重锤砸下来,会逼着中国钨业从“卖矿石”转向“卖技术”的更深处扎根。 中国坐拥全球八成以上的钨资源,2024年产量6.5万吨,占全球的85%,过去我们多是“原料供应商”,大量低附加值的钨矿石和初级产品流向美国这样的工业大国,这种模式让中国在全球供应链占有一席之地,但利润却被下游加工环节吃得干干净净。 美国的高关税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钨业长期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的短板,也逼着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迈进。 中国钨业早就开始谋变,拿江西的钨企来说,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挖矿,而是把产业链往高处拉,从钻头到半导体涂层再到军用装甲,价值翻了几十倍,这种从“挖矿”到“智造”的尝试,展现了中国钨业的野心。 美国的高关税不过是催化剂,出口受阻的压力下,钨企把目光转向精密工具、航空航天材料和新能源领域的钨基合金,这些产品利润高还能绕开贸易壁垒的冲击。 这场贸易博弈表面是美国保护本土产业,实际是供应链控制权的争夺,钨在航空、电子、国防等领域不可或缺,全球81%的钨供应来自中国,美国的国防和航天工业都得靠着我们。 近年来美国频频挥舞关税大棒,2024年底还对包括钨制品在内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301条款关税,摆明了想削弱对中国钨的依赖。 2025年初,我们对钨及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要求出口企业拿特别许可,全球钨价直接飙升,这不仅是对美国关税的硬刚,也展现了中国在全球钨供应链的话语权。 中国借机调整出口结构减少低端钨产品,聚焦高端钨合金和纳米级钨粉,这些在半导体和新能源电池领域有大用场,通过技术壁垒反制美国的贸易打压。 美国的高关税和中国的出口管制,正在重塑全球钨供应链,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新兴钨矿项目开始冒头,像韩国的Sangdong矿,品位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被视为减少对中国依赖的潜力股。 这些项目的推进意味着中国钨业将面对更激烈的竞争,但这也给中国带来优化产业结构的契机,国内钨企通过技术创新和绿色生产提升竞争力。 改进选矿技术提高回收率,开发绿色冶炼工艺降低能耗和污染,还在废旧钨制品回收上下功夫,优化供应链效率。 美国的高关税短期内让中国钨业有点疼,长远看这是个凤凰涅槃的机会,出口受限倒逼我们告别“卖矿石”的低端模式,全面拥抱“卖技术”的高端路径,这需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也需要国家在政策、资金和人才培养上给力。 中国钨业还得在全球找新伙伴,面对美国的关税壁垒,可以加强与欧洲、东南亚的合作,通过技术输出和联合研发开拓新市场,跟欧洲的航空航天企业开发钨基高温合金,或者跟东南亚的新能源企业生产钨基电池材料,都是好路子。
林毅夫认为,如果中美不再进行贸易,那么作为一个拥有全球35%工业产值的大国,中国
【3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