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要求美国在阿拉斯加逮捕普京,英国前上校布雷顿·戈登要求,美国军警等到,普京一

香花幽草心清 2025-08-14 03:01:48

英国要求美国在阿拉斯加逮捕普京,英国前上校布雷顿·戈登要求,美国军警等到,普京一下飞机就立刻抓捕。因为,在2023年,国际刑事法院对普京发了逮捕令。 2025年8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将踏上美国阿拉斯加,与特朗普举行俄乌冲突后首次元首会晤。英国前陆军上校布雷顿·戈登却在《每日电讯报》疾呼“美军应在机场逮捕普京”,引爆国际舆论风暴。 这场看似荒诞的提议背后,是2023年国际刑事法院(ICC)对普京签发的“战争罪”逮捕令,更是英美俄三角关系撕裂的缩影。 戈登的逮捕倡议实则踩中了国际法的模糊地带。ICC逮捕令理论上在123个缔约国有效,但美俄均非成员国,美国2002年虽通过《国际刑事法院合作法案》,却从未执行过外国元首逮捕。 历史先例更具说服力:2016年苏丹总统巴希尔顶着ICC通缉令赴美出席联合国大会,美方安保人员甚至为其开道;2023年普京访问蒙古国(ICC成员国)时,乌兰巴托以红地毯迎接而非手铐。 更深层的屏障在于《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第29条:国家元首享有绝对人身豁免权。普京代表团此次携带5名国际法律师,专门研究公约漏洞与联合国特使地位条款,这种“法律特勤组”配置比核按钮箱更关键,它确保任何抓捕动作都将被定性为“国际恐怖行为”。 戈登的激进主张暴露了英国的地缘困境。这位前皇家坦克团指挥官曾撰文承认“北约常规军力无法抗衡俄罗斯”,甚至鼓吹“对俄使用战术核武器”。此类言论看似疯狂,实为英国对美俄走近的恐慌投射:特朗普上台后削减对乌援助,转而推动俄美和解,直接动摇了英国“反俄先锋”的存在价值。 数据揭示更残酷的现实:英国2025年仅向乌克兰交付18辆挑战者3坦克,而俄军在乌东前线仍有3200辆坦克可调用。当戈登哀叹“500美元无人机可毁百万英镑坦克”时,其逮捕普京的呼吁本质是军力失衡后的舆论代偿。 阿拉斯加会晤选址暗藏玄机。美军将会谈地点定在埃尔门多夫空军基地,同期举行“北极边缘”与“极地匕首”两场军演:前者演练巡航导弹拦截,后者由海豹突击队模拟极地斩首行动。这种“谈判桌旁舞刀弄枪”的布局,恰似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前美军在关塔那摩的武装游行。 俄方反制更显老辣。普京专机选择经白令海峡航线(俄美最短距离3.8公里),确保战机全程护航;北方舰队“北风之神”核潜艇潜入冰盖下,搭载的“波塞冬”核鱼雷可引发500米高海啸。 当戈登幻想“机场抓捕”时,俄军总参谋部已推演过最坏情况:若专机遭迫降,30分钟内将有12枚“匕首”高超音速导弹覆盖阿拉斯加防空阵地。 普京的底气远超军事范畴。欧洲天然气库存数据显示:奥地利80%、匈牙利95%供气依赖俄管道。俄方已备好“双轨反制”,一旦生变,立即通过土耳其溪管道增压输气。 同时将远东LNG转向中国。这种“拧阀门”战术曾在2022年令德国电价暴涨470%,如今仍是悬在欧洲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金融防火墙同样坚固。俄央行黄金储备达2350吨(全球第五),中俄本币结算率突破70%,印度卢比-卢布直接兑换机制投入运行。当西方冻结俄3000亿美元外汇时,却未察觉俄已清空美债,并依托影子船队将原油日出口量维持在780万桶,这才是普京敢踏足敌营的经济底牌。 回望1905年日俄战争,沙俄舰队绕行半个地球赴对马海峡决战,最终葬身海底;2025年的普京选择另一条路:以核威慑为盾、能源为矛、法律为甲,穿越西方围堵直抵阿拉斯加。 这种“单刀赴会”背后,是对大国博弈规则的深刻认知,正如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毛泽东笑谈“我们只谈哲学”,实则已用东风导弹划清底线。 戈登的逮捕闹剧终将无果,但其折射的西方困境真实存在:当英国沉迷于“日不落帝国”的军事冒险遗风(戈登家族以殖民苏丹的查理·乔治·戈登为荣),俄罗斯已用能源捆绑、核均势、去美元化构建起三维战略体系。 阿拉斯加的雪原上,普京的专机降落时,美军仪仗队鸣响的21响礼炮,将成为对旧霸权最讽刺的送别曲。

0 阅读:2
香花幽草心清

香花幽草心清

香花幽草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