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的一天,西洞庭农场场长覃正彦突然宣布:“咱们学校缺个校长,就让阎长贵来当。”这时,台下有人嘀咕:“lao gai fan也能教书?”覃场长笑着讲:“现成的哲学系高材生,不用不是造孽吗?” 1975年夏,阎长贵离开了秦城,坐上了前往西洞庭农场的火车。以为又是一场苦旅,却收获了甜到心里的关怀,他后来直言:“这段时光温暖人心。”抵达农场后,在保管员老周的带领下,阎长贵夫妇住进了一间干净、舒适的房屋,里面锅碗瓢盆已经摆好。 一问,老周答:“覃正彦场长说了,来了农场,就是咱们农场的人。”当晚,阎长贵发现没柴做饭,准备去砍些柴火,出门又没有斧头。善良的邻居张婶二话不说,用斧头劈好了柴火,将柴火送上了门,讲:“覃场长说了,来了新邻居,让我们好好照顾一下。” 不久后开会时,覃场长宣布:“咱们学校正缺个校长,就让阎长贵来当。”当即,台下就有人嘀咕:“lao gai fan也能当校长吗?”覃场长却笑着讲:“现成的哲学系高材生,你们谁比他有文化?你行你来当。” 此言一出,台下鸦雀无声了。从此,田间地头也成了课堂,阎长贵又当语文老师,又当数学老师,还要当校长,却是甘之如饴,因为满腹学识又有了用处。因为阎校长讲课风趣,孩子们爱上了学习,成绩都是突飞猛进。 一年冬天,阎校长的妻子突然高烧不退,屋外正下着鹅毛大雪。阎校长准备背着妻子去医院,被邻居们看到后,自发拿来门板,一起抬着送去医院。到了医院时,几位邻居已经满身冰霜,依旧笑呵呵地讲:“阎校长,多亏了你,不然我家娃娃天天乱跑,哪能学那么些文化?” 经过医生抢救,阎校长的妻子恢复过来,阎校长哭着感谢了邻居们啊。付出总有回报,1978年高考放榜时,农场子弟有67%考上中专以上学校(当时真正能改变命运),学生们纷纷来到阎校长家里探望。 阎校长笑着鼓励:“到了学校,一定刻苦努力学习,毕业后努力为国家做贡献。”在西洞庭农场,阎校长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属地,做好了一辈子扎根在这里的准备。然而到了1980年,上级下达命令,把他调回京,这时覃场长正在冒着风险给他办理“农转非”户口。 临别时,农场的同志们自发前来送别,阎校长隔着车窗挥手,含泪讲:“这里就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我一定会常来看望大家的。”
有个农村大爷屁股长了个痔疮,第一次去医院看病,在挂号处医生问他:"您挂什么科?"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