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援助,一朝反骨,越南为什么能和中国打10年?越南跟中国打仗,归根结底就一个字:贪!他贪苏联的钱,贪苏联的武器,更想当东南亚霸主。 1979年,面对越南在边境上越来越频繁的挑衅,中国决定采取行动。军队迅速进入越南北部,在短时间内攻克了数个重要城镇。 但中国的目标并不是占领土地,而是在接近越南的腹地后便果断撤回。 这一举动传递的信息非常明确:这只是一次警告,目的是让对方明白中国的底线在哪里,而不是一场全面的侵略战争。 可是越南领导层并没有领会到这个信号,在中国军队撤离后,他们觉得这并非失败,反而是自己抵抗成功的结果。 仗着有苏联在背后撑腰,他们没有选择收敛,而是在边境线上开启了长达十年的摩擦。 这场消耗战没有大规模的兵团作战,取而代之的是无休止的巡逻、对峙和零星交火。双方的士兵在亚热带的丛林和山地里相互提防,边境地区的人们长久生活在阴影之下。 越南的这种转变,其实在他们实现国家统一后就已经悄然开始。新的领导层有了更大的想法,他们不再满足于现状,而是希望成为东南亚地区的主导力量。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认为需要一个更强大的靠山,于是目光投向了正在与中国关系紧张的苏联。这个战略选择,让他们彻底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 曾经在越南最艰难的岁月里,中国提供了巨大的支持,无论是物资还是人员,都尽了最大的努力。那些穿越山岭的运输线,为越南的独立和统一输送了生命线般的援助。 可以说,没有中国的帮助,越南的进程会艰难得多。但当国际局势发生变化,这段并肩作战的历史似乎很快就被遗忘了。 越南开始在边境制造事端,在南海问题上提出自己的主张,甚至对生活在越南的华侨采取了不友好的政策,这些行为彻底破坏了双方曾经建立起来的信任。 苏联看到了拉拢越南的机会,想借此在中国南方制造一个战略牵制点。于是大量的资金和先进武器被送往越南,苏联的军事顾问也深度参与其中。 这些援助让越南的信心空前膨胀,觉得有了与邻国叫板的资本,也让自己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失去了独立判断的能力。 如果当时能有更多的对话,通过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来绑定共同利益,或许就能避免让士兵在战场上相见。毕竟建立互信的成本,远比发动战争的代价要低得多。 历史无法重来,但它留给后人的教训却是清晰的:当邻里之间出现矛盾时,是选择关上门拿起武器,还是打开窗寻求沟通,这两种选择将导向完全不同的未来。
好了伤疤忘了疼!越南从韩国购买了20门大炮部署在中越边境,目标直指瞄准中国?
【57评论】【6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