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土耳其带着没有发动机、没有风洞、没有隐身涂层的“可汗”战机到迪拜,能一口气签下了几十架意向订单,原因只有一个:价格低到让买家忽略了它还没完全定型。 “可汗”战斗机是土耳其航空工业公司搞出来的,目标是替换老旧的F-16,打造一款带点隐身、超音速巡航、传感器融合的第五代战机,最高时速能到1.8马赫,作战半径大概1100公里,雷达和航电系统也融进了人工智能技术。 不过现在它还用着通用电气的发动机,国产发动机得等到2032年,隐身涂层和风洞测试也还在路上。 这战机跟美国的F-35、俄罗斯的苏-57或者中国的歼-20比,技术上还有差距,但它压根没想跟这些顶尖货硬碰硬,它瞄准的是那些买不起F-35、又不想被西方军售条款绑住的国家。 土耳其2019年因为买了俄罗斯的S-400被美国踢出F-35项目后,憋着一股劲要自力更生,“可汗”就是他们给世界的一个信号:不靠你们,我们也能玩出花样,还能跟买家更敞亮地合作。 价格是“可汗”最大的杀手锏,据说这战机的单价预计比F-35贵一点,可能在1亿到2亿美元之间,但F-35的维护费高得吓人,还得签一堆限制条款。 相比之下,“可汗”的总成本低得多,土耳其还愿意搞技术转让、联合生产,帮买家省钱又省心,这对预算不宽裕的国家来说简直是救星。 中东、东南亚这些地方,不少国家早就受够了西方军售的附加条件,比如技术封锁、外交压力,“可汗”价格亲民,还没那么多条条框框,买家自然动心,哪怕它现在还只是个半成品。 印尼在2025年7月的伊斯坦布尔防务展上签了48架的合同,总额大概139亿美元,成了“可汗”的第一个海外买家。 印尼看中的不仅是价格,还有土耳其愿意分享技术和生产线,这对想发展自己国防工业的国家特别有吸引力。 中东那边,沙特2024年底就跟土耳其谈过买100架的事,合同可能还包括联合生产,符合沙特想靠国防工业崛起的计划。 阿联酋也在2025年2月的迪拜防务展上表示有兴趣,双方甚至聊了合作开发新平台的可能性。 巴基斯坦、阿塞拜疆这些国家也传出对“可汗”的兴趣,说明这战机的市场正在往更大范围铺开。 这些国家为啥看上“可汗”?除了便宜,还有土耳其的灵活政策。 美国卖F-35得顾着以色列在中东的军事优势,沙特、阿联酋这种国家想买都难,“可汗”正好钻了这个空子,成了不少国家的备选方案。 “可汗”现在还没完全成型,风险和潜力都摆在那,它目前就一架原型机飞过,第二架得等到2025年底,第三架2026年才能交付。 风洞测试、隐身涂层这些关键环节没搞定,国产发动机更是遥远的事。 这让买家签单的时候多少有点像在下注,赌土耳其能把技术补齐,不过,这半成品状态也有好处。 土耳其敞开门欢迎国际伙伴加入开发,比如沙特、阿联酋可能通过投资或合作生产掺一脚。 这种模式能分摊土耳其的研发成本(已经烧了10多亿美元),还能让买家定制战机,满足自己的需求。 加上“可汗”装了人工智能航电系统和先进的数据链,未来升级的空间不小,如果土耳其能按计划2028年交付首批20架,这款战机真可能在全球军售市场上站稳脚跟。
“6亿一架,500枚导弹一起打包!”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在伊斯兰堡防务展上直接摊牌
【112评论】【6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