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评评理!韩国女孩第一次来新疆,街上看到卖切糕的,因为没吃过很好奇,一问价格7

文史小将 2025-08-21 14:29:25

大家评评理!韩国女孩第一次来新疆,街上看到卖切糕的,因为没吃过很好奇,一问价格75元一斤,于是就想半斤尝尝,结果老板一刀下去直接切了将近5斤,一共346元,女孩哭诉:“不是说好不骗韩国人的吗?” 一块切糕,346元。 没想到,中国人不敢买的切糕,韩国女孩竟然敢下手。 这位初次到访新疆的韩国女孩,走在热闹的街头,四周弥漫着香料和烤肉的气息,她的目光很快被一个路边摊上的切糕吸引住。 那块切糕色泽金黄,表面铺满了芝麻和果仁,晶亮的糖浆在阳光下闪着光,香味扑鼻而来,让人忍不住咽口水。 女孩心里暗自觉得,这甜点不仅外观诱人,连香气都让人食欲大开,可奇怪的是,这条街上熙熙攘攘,却几乎没有游客或本地人停下来购买切糕。 好奇心驱使她想尝尝鲜,便鼓起勇气问商家多少钱一斤,一问价格75元一斤。 韩国女孩思考了一会对老板说:“我要半斤。” 商家听了之后,熟练地挥刀切下,结果落到她面前的切糕份量竟然远远超出预期,足有整整五斤之多。 女孩愣在原地,眼睛瞪得大大的,连忙问价格。 “346元。”这一数字让她整个人都呆住了,手里握着大块切糕,心里既惊讶又有些无奈。 她环顾四周,才意识到原来这个路边摊之所以没有人光顾,果然是有原因的。 分量实在太大,价格也让人望而却步。 面对这个结果,女孩带着哭腔的质问显得无力又心酸:“不是说好不骗韩国人的吗?” 这句话在网上散开,许多人评论说,这事其实不分国籍。 这种“强卖”的模式,早在2012年湖南那次著名的“天价切糕事件”中就已显露无遗。 当时,一位村民同样因为被切下一大块切糕而与商贩发生冲突,最终摊位被推翻,而村民为此付出了赔偿16万元的惨痛代价。 这个极端案例,几乎将切糕的负面形象彻底固化。 更可怕的是,这种交易模式为欺诈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有网友讽刺说,这位韩国女孩还算“幸运”,因为她遇到的还是“好人”,至少计价单位是“斤”。 如果被某些更恶劣的商家偷换概念,变成按“克”计价,那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 当一种食物与负面新闻长期捆绑,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 如今,街头那些推着车卖大块切糕的摊贩,确实越来越少了。 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在舆论的压力下开始发挥作用。 一场关于切糕的自我救赎,其实早已悄悄开始。 超市里、网店上,出现了一种更聪明的形态:独立小包装的切糕。 它们被切成适合一次食用的小块,明码标价,5元或10元一袋,清清楚楚,童叟无欺。 这种改变,彻底消除了称重和价格带来的不确定性。 消费者可以放心地购买,不用再像面对一场博弈那样,连“问都不要问”。 这种标准化的商品,让切糕终于有机会回归它作为新疆特色点心的本来面目,而不是一个消费陷阱的代名词。

0 阅读:52
文史小将

文史小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