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现在转过头来,要跟我们友好合作,应该说印度态度的转变,这个里面,有很大的程度

物规硬核 2025-08-21 16:23:28

印度现在转过头来,要跟我们友好合作,应该说印度态度的转变,这个里面,有很大的程度,可能并不是被我们的诚意吸引了,更真实的原因,可能是印度接连受了两次“现实教育”,终于看清了一些事情。   第一次,是2020年中印边境发生冲突之后,双方一度剑拔弩张,但几轮谈判下来,还是回到了对话解决问题的轨道,印度可能意识到,硬碰硬不仅占不到便宜,反而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军事对抗的成本太高,不如坐下来谈。   第二次,是印度虽然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走得近,搞所谓“四方安全对话”,但真正想要的好处——比如高端技术、产业转移、更大的国际话语权——西方并没有痛快地给它,尤其是在俄乌冲突中,印度不顾美国反对,坚持购买俄罗斯石油,说明它根本不愿意完全倒向西方。   说到底,印度是一个讲实际利益的国家,它既想借美国的力量平衡中国,又不想变成谁的棋子;既想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又不得不承认中国在市场、供应链上的重要性,这种“两边占便宜”的策略,其实挺现实的。   对中国来说,印度愿意合作当然是好事,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双方的根本矛盾并没有消失,边界问题、战略竞争,这些短期内很难彻底解决,但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扩大经贸往来,增加人文交流,一步步积累互信。   未来中印关系很可能是一种“又合作又竞争”的状态:该谈生意的时候谈生意,该争利益的时候争利益,两个大国之间的相处,本来就是这样复杂而多面。   印度对华态度的转变,根本上是出于实际利益的计算,而不是突然对我们有了好感,国家之间就是这样,今天吵明天好,都是正常操作。   印度这两年的“现实课”说明一件事:完全倒向西方,并不符合它的长远利益,西方不会真心实意帮印度崛起,更多是想利用它来牵制中国,印度自己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一边跟美国走近,一边又不敢跟中国彻底闹翻。   对中国来说,印度的态度变化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种提醒,机会在于,我们可以扩大合作,减少误判;提醒在于,说明大国关系没有永远的朋友或对手,只有永远的利益。   我们既不必对印度转向太快过于乐观,也不用对之前的冲突耿耿于怀,关键是守住底线、做好自己的事,同时保持沟通、稳住关系,两个相邻大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个道理,时间越长,看得越清。

0 阅读:2

猜你喜欢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