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变脸记:从10亿敲诈到跪求合作,中国如何用实力让‘墙头草’低头?

茉莉兔说国际 2025-08-22 17:34:59

曾敲诈中国10亿美元,拒绝中方飞机入领空,如今这个国家又找上门。这个国家实在太有意思了,90年代,靠着地理位置优势狠狠敲诈了中国十亿美金,5年前,他们又拒绝中方飞机入领空,没想到现如今却恬不知耻地来找我们合作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曾经,为了一艘航母,土耳其让中国整整等了两年,硬是逼出了近10亿美元的代价;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中国紧急运送援助物资,他们却一纸拒绝,连领空都不让过。   而如今,土耳其却主动找上门来,想要合作、投资、游客,样样都不落下。这一幕,怎么看都让人觉得讽刺。   国际关系就是利益的角斗场,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1999年,中国从乌克兰购得前苏联遗留下来的“瓦良格”号航母,准备拖回国内改造使用。   但这需要经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土耳其却以“船体庞大、影响海峡航行安全”为由,连续数月拒绝放行。   更令人愤怒的是,他们提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附加条件——除了要中国缴纳高达10亿美元的“风险保证金”,还开出必须采购其教练机、支持其旅游项目等一系列不合理要求,摆出一副“谁让你需要我”的强硬姿态。   这场谈判整整拖了两年,直到2001年11月,在希腊等国的斡旋下,土耳其才最终放行。   航母终于在2002年3月抵达中国大连,后来成为了我们第一艘正式服役的航母“辽宁舰”。而这笔被迫支出的代价,却成为中国国人难以忘怀的外交屈辱。   如果说那是冷战余温下的地缘盘算,那么2020年的那件事,就是赤裸裸的人情冷漠。   当时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中国向塞浦路斯紧急运送36吨医疗物资,计划从土耳其领空飞越以节省时间。结果土耳其以“飞行安全隐患”为由,拒绝中国飞机进入其领空。   最终,中国运输机被迫绕道极寒区域,降落在莫斯科加油,整个援助任务延误了整整十几个小时。   这种在关键时刻落井下石的做法,着实让人寒心。   而这次他们可没有什么“航运安全”之类的借口,赤裸裸的拒绝,背后无非是政治算计。   他们靠着博斯普鲁斯海峡这道“喉咙”,自以为掌握着通往欧亚的钥匙,便想用这把钥匙给自己谋更多利益。   为什么土耳其过去能那样强硬?一个重要原因是土耳其一直把自己当作“欧亚十字路口”的枢纽国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它自信甚至自负。   加上作为北约成员国,其外交立场长期受西方影响,对中国的敌意时有表现,尤其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常常跟着西方站队,表现出明显的机会主义倾向。   但时移世易,2022年以来,土耳其陷入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通胀飙升、里拉贬值、债务高企、外储告急。   其曾寄予厚望的西方盟友,不仅没有伸出援手,反而在援助上附加苛刻条件。在东西方之间左右摇摆的土耳其,开始重新评估与东方大国的合作价值。   于是,2024年6月,土耳其外长亲自访华,表示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甚至在新疆等敏感问题上“转变态度”,希望与中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他们不仅希望扩大对华出口,还急切地希望中国投资其本国制造业、能源、交通等领域,甚至主动提出税收减免、政策倾斜等诸多优惠条件。   更让人注意的是,土方还对中国的无人机系统、反舰导弹等军工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有意在军工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一度对中国航母百般阻挠的土耳其,如今却有传言称希望与中国联合建造舰载平台,这种反差令人难以置信。   他们甚至在旅游领域下足功夫,推出“丝绸之路”主题线路,摆明了就是在向中国游客“招手”。   毕竟,在经济濒临崩溃的当下,每一位中国游客都可能是他们的“救命稻草”。   面对这样一个“前倨后恭”的国家,中国的回应则显得格外冷静。我们一贯主张合作共赢,愿意与任何真诚希望发展关系的国家携手共进,但不代表会轻信任何口头上的“诚意”。   在涉及基础设施投资等敏感领域,中方采取了阶段性付款、利益共享等方式,以规避风险、控制不确定性。   土耳其的转向,归根结底是利益驱动,而非情感归附。他们的外交风格一贯以“骑墙”著称,今天可以对你笑脸相迎,明天可能就为了一张西方的“门票”再次翻脸。   所以,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中国不会因为过去的旧账就彻底关上大门,但也不会天真到再次被人牵着鼻子走。   这一次,土耳其的“合作”究竟能走多远,不在于他们说了什么,而在于他们做了什么。   历史已经证明,真正的伙伴关系,建立在长期互信与共同利益之上,而不是一次次的投机与算计之中。

0 阅读:132

评论列表

辉煌

辉煌

1
2025-08-22 18:31

狗中哈士奇,国中土耳其。

猜你喜欢

茉莉兔说国际

茉莉兔说国际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