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有罪论?”青海西宁,一男子与儿子去探望外出打工的妻子,意外撞见妻子与陌生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8-22 19:45:53

“受害者有罪论?”青海西宁,一男子与儿子去探望外出打工的妻子,意外撞见妻子与陌生男子躺在床上。男子怒不可遏,出手殴打了陌生男子,对方肋骨、鼻骨等部位多处受伤。事后陌生男子报警并起诉男子,法院判了。   “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 8月19日,判决下来那天,李先生走出法院,阳光落在他脸上,却暖不透心里的寒意。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谅解书,王某的签名龙飞凤舞,像极了那天在出租屋里,对方慌乱中来不及拉好的衬衫领口。 三年前送吴女士去西宁的场景还在眼前。她背着帆布包,站在火车站台上说:“等我站稳脚跟,就接你和儿子过来。” 那时她眼里的光,比站台的灯还亮。头一年,她每周都打两次电话,说车间的流水线有多快,说出租屋的邻居有多热心,说发了工资给儿子买了新书包。 李先生在电话这头听着,把她的话一句句记在心里,觉得日子就像田里的麦子,总有成熟的那天。 变化是从去年春天开始的。电话间隔越来越长,有时接起来,背景里有嘈杂的音乐,她说 “跟同事聚餐”。 有时说不了几句就匆匆挂掉,说 “领导查岗”。李先生问过是不是有什么事,她总说 “你想多了,好好照顾儿子”。现在想来,那些躲闪的语气里,早藏着破绽。 儿子生日那天,她寄回一个遥控汽车,却忘了儿子早就不玩这个了,以前他总念叨着要乐高,是她自己记在本子上的。 决定去西宁,是因为儿子半夜发烧,嘴里一直喊 “妈妈”。李先生抱着滚烫的孩子,在医院走廊里看着输液管的水滴,突然就想见到她。 他没提前说,想给她个惊喜,买的还是儿子最爱的草莓糖葫芦,用保温袋裹着,怕化了。火车摇摇晃晃走了二十多个小时,儿子趴在他腿上睡了又醒,问了八遍 “妈妈会喜欢糖葫芦吗”。 推开出租屋门的瞬间,时间好像停了。窗帘没拉严,阳光漏进来,照在凌乱的床上。吴女士的头发散在枕头上,旁边的男人裸着背,皮肤在光线下泛着油光。 李先生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像擂鼓一样,手里的糖葫芦 “啪” 地掉在地上,竹签断成两截。儿子 “哇” 地哭了,他却像没听见,眼里只有那两个惊慌失措的人。 拳头出去的时候,他没想过轻重。只觉得心里有团火,烧得他五脏六腑都疼。王某的鼻血溅在他手背上,热得烫人。 吴女士尖叫着拉他,指甲掐进他胳膊;儿子的哭声越来越响,像针一样扎耳朵。直到王某蜷缩在地上不动了,他才猛地回过神,看着自己沾着血的拳头,突然就慌了。 打 120 的时候,他的手一直在抖。救护车来之前,他蹲在门口抽烟,吴女士站在旁边,一句话不说。他问 “为什么”,她别过头,说 “我们早就没感情了”。 这句话像冰锥,扎得他心口发闷。他想起结婚时她羞涩地说 “这辈子就跟你过了”,想起她怀着儿子时,两人在月光下规划未来,那些话,难道都是假的? 王某的伤情鉴定出来,李先生才知道自己下手有多狠。肋骨断了三根,脾也裂了,医生说再重点可能要命。 律师跟他说 “对方要十五万赔偿”,他没犹豫,把准备给儿子转学的钱、盖房的钱,凑了凑,全给了。不是怂,是看着儿子怯生生的眼神,突然觉得什么都没孩子重要。 调解那天,王某没来,他的律师递过谅解书,说 “他知道理亏”。李先生签完字,问能不能见见吴女士,律师摇摇头,说 “她走了,辞职了,没说去哪”。 他站在调解室门口,突然觉得西宁的风,比老家的冬天还冷。 现在,李先生每天接送儿子上学,晚上给孩子辅导作业。缓刑的一年里,他不能离开县城,正好守着家。 儿子偶尔还会问 “妈妈什么时候回来”,他总是说 “快了”。只是夜深人静时,他会坐在院子里,看着墙上一家三口的照片,想起吴女士临走时的话,想起那串掉在地上的糖葫芦,心里像被掏空了一块。 法院的判决说王某有过错,减轻了他的刑责。可李先生知道,心里的惩罚,才刚刚开始。有些伤口,不是缓刑一年就能愈合的,就像那段碎了的婚姻,再怎么拼凑,也回不到最初的样子了。 信息来源:封面新闻——2025-08-19《青海一男子“捉奸”现场打伤情夫 被判缓刑》

0 阅读:0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