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仪式结束后,曾泽生流着泪说道:“感谢彭老总,是他让我赢得了中将的军衔,让我们50军在兄弟面前抬起头来!” 曾泽生1902年10月出生在云南永善县大兴镇一个地主家庭,两岁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叔父。他从小读书,1922年12月考入唐继尧办的建国机关枪军士队,毕业后进云南讲武堂学军事。1925年到黄埔军校当第3期区队长,同年调教导师三团连长,对内部陋习不满,一年后辞职回黄埔深造。1929年1月回滇,在龙云部队任职,逐步升迁,到1937年抗日爆发,已是国民党军官。 他参加台儿庄战役,部队扛步枪在火线冲锋,面对日军炮火反复反击,付出代价守阵地。1940年代任国民党第60军军长,这支滇军部队管理松散,纪律差,作战弱,被嘲笑“60熊”。1948年长春战役,第60军围困城内,粮食短缺,士兵饥饿,城外解放军劝降。10月17日晚,他决定率部起义,先通知182师移动,晚8点行动。11点召集52师师长李嵩和三个团长开会,扣留他们,要求副师长副团长服从。夜间控制军部电台,切断国民党联系,命令部队放下武器投诚。近3万士兵脱离国民党。 起义后,第60军改编为解放军第50军,他继续当军长。部队老兵思想旧,新兵缺经验,从抓纪律入手,每天操练,列队跑步,纠站姿枪械操作。带领部队剿匪平叛,在西南清剿残敌,翻山设伏围捕,积累经验。部队适应新环境。1950年抗美援朝,第50军派往前线,在汉江防御,挖战壕筑工事迎敌。 1955年9月,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在北京怀仁堂,将领穿新军装排队列。他站在队伍,双手紧握。领导宣读名单,念到他上前接中将军衔证书,纸张光滑印章红,手指颤捏边缘,低头看字迹。 仪式后走出大厅,秋风吹广场,树叶响。他停步靠柱,泪从眼角滑落,顺脸流下巴。用袖擦眼,喉哽声低沉说出感谢彭德怀的话,让他得军衔,让50军扬眉吐气。周围军官走近拍肩,他点头,继续抹泪,忆彭支持。 1948年起义后,彭德怀信任他,派人指导改造。1951年汉江阻击,第50军面对联合国军,士兵江岸坚守,敌机轰炸炮弹掀泥,趴掩体射击,子弹啸。武器落后人少,挡敌50天,7连31排138班打光,减员超2万。他前线指挥巡视阵地,士兵啃冻土豆睡雪地,他也卷袖分弹药,挥手示坚持。 战后彭德怀到汉城北岸,见阵地残破伤亡重,握他手鞠躬,说50军打军威,不当外人。他眼眶湿,报告情况,彭承诺优先换苏式武器。他转头对部下挥手示振作。授衔时泪不止,这军衔代表部队转变,士兵生命换尊重。他深吸气擦脸,挺胸走,步坚定。 朝鲜战争后,他继续任50军军长,部队驻国内训练建设。士兵营地操练列队,他巡视检查装备战术演习。部队换新武器,士兵拆装步枪练射击,枪声靶场回荡。 他参加国防委员会,出席会议讨论军事,翻文件标要点。任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处理行政,在厅听报告举手表决。生活低调,住北京,日常乘吉普,偶尔访老部下握手谈战时。 1973年2月22日,他在北京去世,享年71岁。遗体安葬,家属同志聚集,棺入土,军礼队鸣枪致敬。50军故事军史流传,他任职记录档案保存。
质疑孟德,理解孟德,成为孟德
【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