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拍摄于陕西省渭南市博物馆
李元谅(732年-793年)是唐朝中期名将。
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生平经历
• 异族勇将:祖籍安息(今伊朗),本姓安,幼为宦官骆奉先收养,改姓骆,名元光。成年后深沉勇敢有谋略,初在内府乐宫担任警卫,后累立军功,授试太子詹事。
• 居军十年:上元元年(760年),经镇国军节度使李怀让表奏,任镇国军副节度使,驻守镇国军十多年,治军严谨,士兵畏服。
• 勤王力战: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爆发,朱泚派部将何望之偷袭华州,骆元光从潼关领兵收复华州,因功升任华州刺史等职,并封武康郡王。兴元元年(784年),他与李晟等率军击败叛军,收复长安,后又参与平定李怀光之乱。
• 严备拒敌:贞元二年(786年),屯兵咸阳防备吐蕃,后联合收复盐州。贞元三年(787年),“平凉劫盟”时,他因提前设伏,救副元帅浑瑊出险,回朝后被赐姓李氏,改名元谅。
• 长镇陇右:贞元四年(788年),任陇右节度使,移镇良原。他拓展防区,收复失地,新筑崇信城,置崇信军防御吐蕃,还兴修水利、开置军屯,使边境稍安。
• 病逝良原:贞元九年(793年),李元谅病逝于良原,年六十二,获赠司空,谥号“庄威”。
主要成就
李元谅在军事上屡立战功,收复华州、长安等地,平定叛乱,抵御吐蕃入侵,保卫了唐朝的领土安全。在治理边境方面,他通过修筑城池、发展军屯等措施,促进了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