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要清醒了。台湾只要有马英九,朱立伦,洪秀珠,想实现和平统一,门都没有。 这三个人的骨子里就是想借中国大陆发展致富,借台湾之地搞自由独立,这就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理念。 最近台湾中经院一份报告让人看清真相:2025 年第一季度台湾对大陆(含香港)出口依赖度仍高达 28.35%,大陆依旧是台湾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地。 可就是在这种经济上离不开大陆的情况下,马英九、朱立伦、洪秀柱这些被视为 “两岸沟通桥梁” 的人物,却始终在关键问题上打太极,这背后藏着的,正是阻碍和平统一的真正猫腻。 先说说马英九。2025 年 3 月他因为邀请陆生访台被当局约谈,理由竟是学生说了句 “中国台北队”。这事表面看是他在维护两岸交流,可细究起来,他所谓的 “交流” 从来都绕开最核心的统一议题。 当年他任内推动 ECFA 让台湾赚得盆满钵满,却在政治协商上寸步不让,连 “九二共识” 的核心意涵都不敢明确表态。 今年纪念孙中山逝世百年时,他大谈 “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可转头就回避 “一国两制” 的讨论,这种 “经济靠大陆,政治搞模糊” 的套路,说白了就是想永远维持 “赚大陆钱、保台湾现状” 的好日子。 就像这次陆生事件,他宁愿为个称呼跟民进党吵架,也不愿借机阐明一个中国原则,这种 “只见树叶不见森林” 的做法,本质上就是在拖延统一进程。 再看朱立伦,这位国民党大佬今年在会见国台办主任时,嘴上说 “坚持九二共识”,却特意强调 “意涵有些不同”。这话听着耳熟吧?不就是当年吴敦义那套 “一中各表” 的老把戏换了个说法? 国台办早就明确表态,“九二共识” 的核心就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可朱立伦偏要在字眼上做文章,说白了就是想讨好岛内那些 “独派” 选民。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台湾传统产业根本经不起关税冲击,中经院都预测了,要是美国加征关税恶化,台湾经济增长率可能跌到 0.16%。 可即便如此,他还是不敢坚定地站出来推动两岸深化合作,反而在 “亲美” 和 “和陆” 之间左右摇摆。 这种 “既要又要” 的投机心态,导致国民党的两岸政策越来越像墙头草,看似在维持平衡,实则让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不断被侵蚀。 至于洪秀柱,她当年提出的 “一中同表” 曾让人看到点希望,可后来在党内压力下,这套主张早就被稀释得没了棱角。现在的她,要么在公开场合说些 “两岸互助合作” 的空话,要么就躲在 “反对民进党” 的旗帜下避重就轻。 要知道,国民党内真正敢大声说 “我们要统一” 的声音越来越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像她这样曾经的 “鹰派” 也开始妥协退让。 这种 “象征性抗争” 比民进党赤裸裸的 “台独” 更危险,因为它用 “和平”“交流” 的外衣,掩盖了维持分裂现状的实质,让台湾民众对 “不统不独” 的危害放松了警惕。 这三个人的操作看似各有不同,实则都在玩同一种把戏:经济上拼命抓牢大陆的红利,政治上却想方设法模糊统一目标。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的数据摆在那儿,大陆市场对台湾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他们就是不敢把这种经济依存度转化为政治共识。 马英九搞 “交流避统”,朱立伦玩 “共识模糊”,洪秀柱做 “象征性抗争”,本质上都是想维持 “两岸分治” 的现状,好让自己的政治利益最大化。 更让人警惕的是,他们这套 “温水煮青蛙” 的策略正在见效。年轻人在他们营造的 “经济无忧、政治回避” 氛围里,对统一的认同感越来越淡。 就像这次 “中国台北” 引发的争议,绿营炒作时,马英九们本该借机讲清一个中国的事实,可他们却只敢在 “称呼习惯” 上做文章,这种 “小打小闹” 根本扭转不了岛内的错误认知。 说到底,这三个人就像和平统一路上的 “隐形门栓”,表面上没锁死大门,却在暗地里把门越扣越紧。 他们享受着大陆让利带来的经济好处,却在政治上与 “台独” 势力暧昧不清;嘴里喊着 “振兴中华” 的口号,却在关键时刻不敢迈出实质性步伐。台湾问题的本质是要不要统一,可他们却把问题偷换成 “怎么维持现状”。 看清了这一点,就该明白:和平统一的真正障碍,从来不是那些跳梁小丑般的 “台独” 分子,而是这些戴着 “温和” 面具、打着 “交流” 旗号,实则处处设限的 “中间派”。他们就像稀土产业链上的劣质加工商,明明依赖大陆的资源,却总想产出 “去中国化” 的产品。 要实现和平统一,首先就得拆穿这种 “经济靠大陆、政治搞独立” 的虚伪把戏,让台湾民众看清:谁在真心为两岸和平努力,谁又在借着和平的名义阻碍统一。
中国大陆要清醒了。台湾只要有马英九,朱立伦,洪秀珠,想实现和平统一,门都没有。
非常盘点中
2025-08-28 10:47: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