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州长宣布,美利坚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成立。 在美国半导体产业面临全球竞争的紧要关头,一场政府直接入股本土企业的举动悄然引发轩然大波。加州州长公开嘲讽这一交易,称其标志着美利坚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诞生,这是否预示着传统资本主义模式的悄然转变? 美国半导体制造业份额持续下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37%降到现在的12%,这主要是因为本土投资不足和技术外流所致。为扭转这一局面,美国国会2022年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投入527亿美元用于补贴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在本土建厂并保留核心技术。 这一法案的背景在于供应链安全担忧日益加剧,特别是对境外依赖的风险。英特尔作为美国本土企业,在先进制程上落后于中国台湾地区的台积电和韩国的三星,导致市场份额流失。公司在俄亥俄州投资280亿美元建的两座芯片厂,原计划2025年投产,但因资金和技术问题延期,第一座推到2030年,第二座到2031年。 公司内部文件显示,需要控制支出避免浪费。这暴露了美国半导体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弱点,也促使美国当局寻求更直接的干预方式,以确保资金用于本土制造。 2025年8月22日,美国当局与英特尔达成协议,以每股20.47美元购入4.333亿股,占总股本9.9%,总值89亿美元。其中57亿美元来自芯片与科学法案剩余补贴,32亿美元出自国防部安全芯片项目资金。 当局未新增支出,而是将承诺资金转为股权。协议还允许当局在英特尔剥离晶圆代工业务时额外购入5%股份,作为战略保障。交易强调被动持股,当局不占董事会席位,不主动投票,仅在重大决策上与公司一致。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在发布会上表示,这将推动前沿技术在美国落地。交易公布后,英特尔股价上涨25%,前总统特朗普2025年8月25日在社交平台称此为政府零成本获利,持股市值升至110亿美元。 韩国产业专家指出,此举对外国企业不公。中国台湾地区的台积电和韩国的三星高层表示,若类似要求扩展,将退还补贴。英特尔2025年8月25日提交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警示,政府持股可能影响国际客户信心,公司76%收入来自境外,政治风险或导致业务减少。 投资者关注股价波动。特朗普团队2025年8月27日表示,此类交易将扩展至国防承包商如洛克希德·马丁。商务部长在采访中强调,这如同政府臂膀。整个过程从谈判到执行历时数月,涉及多轮文件交换和法律审查。 这一举措短期提振股价,但引发行业不满。台积电和三星已在本土投资数百亿美元建厂,对政策变动保持警惕。韩国政府反应强烈,认为一国政府要求外国企业交股份荒谬。 英特尔文件提到,政治格局变动可能影响交易稳定性,股东利益受波及。商界人士担忧,此类干预损害美国市场经济形象,商务部研究院专家分析,这可能削弱吸引外资的能力。 政治层面,交易源于前任法案,却被现当局视为政绩,两党博弈加剧企业顾虑。英特尔承认,交易财务和税务影响待评估。若无法跟上产业迭代,股权增值难支撑半导体复兴。 长远看,这一举动效果取决于执行。政府旨在加速工厂建设和技术进步,但俄亥俄项目延期,市场需求和技术路径不确定。当局需平衡干预与市场机制,确保服务国家战略。 加州州长加文·纽森在2025年8月对这一交易公开讽刺,称“随着特朗普政府10%收购英特尔,美利坚社会主义共和国进入新时代”,这直接点出标题上的故事,反映出美国内部对政府入股的争议。 这一声明源于纽森对特朗普政策的批评,视其为国家资本主义转向,类似于社会主义模式。在中国看来,这种干预暴露了美国经济模式的内在矛盾,无法真正解决产业空心化问题。 中国半导体产业正稳步发展,坚持自主创新,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面对美国做法,中国企业需警惕政治风险,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这一事件提醒我们,科技竞争需立足自身实力。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球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近期,英国媒体报道指出,中方因针对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发表的侮辱性言论,决定限制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