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会上,针对“北溪”管道事件,中国让德国出了个大丑,德国终于为屡次反华付出了代

源源谈国际趣事 2025-08-29 12:30:15

安理会上,针对“北溪”管道事件,中国让德国出了个大丑,德国终于为屡次反华付出了代价   这回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公开辩论会上,德国代表的脸可是丢大了,本来会议重点是讨论如何保护关键海底管道和电缆。   但德国代表、外长贝尔伯克却突然把话题引向2022年的“北溪”管道爆炸事件,并意有所指地声称“某些国家”在类似事件中缺乏透明度,试图暗中带节奏指向中国。   这套操作,德国近些年没少玩,“北溪”管道被炸以来,德国方面在调查过程中多次释放矛盾信号,起初试图泼脏水给俄罗斯,后又转向模糊指责“国家行为体”,却始终未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   更令人费解的是,德国在调查尚未明确的情况下,就积极配合美国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并多次在涉华议题上跟随美国步伐,包括制裁华为5G设备,派军舰在南海挑衅。   但这次,中国代表可没沉默,就在德方发言后,中方代表没有情绪化指责,而是冷静地抛出关键问题。   “事发近三年,为何真相依然模糊?德国在调查未完成时就积极参与对俄能源制裁,这是否符合其宣称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第三,德国近期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活动,这是否有助于国际能源设施的安全?”   这几个问题直接戳中了德国的痛处,事实上,尽管瑞典、丹麦和德国都进行了调查,但至今未有最终结论公布。   2024年曾有国际调查记者披露的证据显示,相关调查可能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干扰,但德国政府始终未能给出合理解释。   而当中方说出那句“自身关键基础设施遇袭却迟迟无法查明真相,反而热衷于对其他地区的事务指手画脚,这种双重标准令人困惑”后,会场顿时安静下来。   德方随后的回应显得仓促而防御,只能重复“仍在调查中”和“遵守国际法”等套话,多位外交官事后表示,这场交锋让德国陷入了尴尬境地。   为什么说德国这次“出了大丑”,原因在于其选择了错误场合进行不实指控,在安理会这个严肃平台上,任何指控都需要事实支撑,而德国既未能解决自身的“北溪”调查困境,又想对中国进行莫须有的暗示,结果自然是被事实反噬。   从更深层次看,德国近年外交政策存在明显矛盾,“经济靠中国、政治靠美国”,然而,这最终导致的是外交信誉受损。   “北溪”管道事件本身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德国作为事件最大受害方之一,调查工作却进展缓慢,甚至在2023年一度停止与俄罗斯分享调查信息。   与此同时,德国却积极参与北约在亚太地区的行动,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引发了许多欧洲媒体的批评。   这次安理会交锋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国际社会越来越厌倦双重标准的外交游戏,德国如果继续忽视自身问题而专注于指责他人,只会进一步损害其国际声誉。   说到底,国际政治讲究的是实事求是,而不是转移视线,德国是时候认真反思自己的外交政策了,先解决好自家的“北溪”悬案,再来谈论国际规则吧。

0 阅读:784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2

用户10xxx72

5
2025-08-29 16:51

德国这个外长就像个怨妇[哭笑不得]

猜你喜欢

源源谈国际趣事

源源谈国际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