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2000多名中国警察,被6个日本兵押往南京城郊屠杀!有人说:“如果有一个警察反抗,就不会团灭!”可如果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就知道这样的说法太过天真…… 伍长德是南京本地人,出生在1910年代初,年轻时就加入了警察队伍,主要管交通。他每天在街头指挥车辆,处理路口拥堵,日子过得平淡却有条理。南京城破前,他和其他警察忙着疏导民众撤退,城里到处是慌乱的人群和车辆。日军进来后,这些警察很快被缴了械,关在临时地方,好几天没东西吃,身体虚弱得厉害。 搜捕行动开始时,伍长德跟大队人马一起被赶出城。他走在队伍中间,路上看到有警察因为腿软掉队,日本兵就用枪托砸过去,逼着爬起来走。到了郊外河边,机枪突然响起来,他赶紧趴下,周围人倒了一片。日军检查时,用刺刀挨个戳,他背上被扎了个长口子,但没动弹。 日军走后,伍长德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忍着痛往秦淮河挪,河水冷得刺骨,他跳进去游到对岸。上了岸,他找到鼓楼医院,医生给他清理伤口,那道5英寸长的刀伤花了50多天才好,留下了疤。战后,他去东京法庭作证,讲清了整个过程,从押解到射杀的步骤。 晚年里,伍长德没闲着,多次跟人聊起那些事,强调得记住死去的那些人。他一直住在南京,到95岁才走。他的经历成了历史的一部分,让人知道那时候的苦难。 南京城在1937年12月13日被日军攻下,整个城市陷入混乱。空气里满是血味,街上到处是尸体,长江水都变了色。那些警察,本来负责巡逻和交通,城破后就被集中起来,武器早没了,好几天没饭吃,走路都晃荡。 日军用安排工作和发粮食的说法,把2000多人骗出城。队伍从城区出发,往秦淮河和长江交汇的地方去。6个日本兵带着步枪、刺刀和机关枪,走在队伍两边和后面,眼睛盯着人群。警察们排成长队,路是泥土的,坑坑洼洼,有人绊倒就被踩过去。 走着走着,有个中年警察落后了,日本兵上前用刺刀柄打他肩膀,逼他起来。另一个想拉同伴,日本兵举枪顶住胸口,强迫分开。风吹得人发抖,衣服薄,大家抱胳膊往前挪。路过荒地时,边上有些残尸,队伍里咳嗽声响起,日本兵喊着挥刺刀,让安静。 队伍长,几百米,日本兵虽少,但武器盖得住全队,任何动静都招来枪口。到了河边空地,天暗下来,水声闷闷的。日本兵让大家面向水站排,间隔一米,手举过头。机关枪突然扫射,前排人胸口开花,倒向后面,后排也被挤倒。 枪停后,日本兵走近,用刺刀戳脖子和胸,确保没人活。伍长德趴在下面,背被扎,但他没动。检查完,他们对剩下批次又射击,然后烧尸体,火光照河面,烟冒起来。警察没武器没力气,反抗的机会在饥饿里没了。 战后在1946年,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审日军头目松井石根,伍长德去作证。他站在台上,手放桌上,讲押解路线、枪响和刺刀检查。法庭记下他的话,列出屠杀步骤,用来定罪。这事成了南京大屠杀的证据,至少30万人死了。 伍长德回南京后,继续过日子,还参与历史记录,向人讲现场的事,比如河水冷和伤口疼。他总说要保存事实,接媒体访,手拿老照片比地方。档案慢慢整理,国际上关注多了。
1937年,吕正操麾下一个营被日军包围,他正要率部营救,谁知军长却发来电报:“这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