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提出的一个要求,让日本举国大怒?日方在最后关头取消访美。 28日,日本经济再生担当相赤泽亮正的访美行程在起飞前几小时突然取消。这个决定的背后,是特朗普政府计划通过总统行政命令,强制日本大幅增加美国大米进口量。 就在事件发生的第二天,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刚刚裁定特朗普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征收关税的行为违法,这让这场外交风波更添了几分戏剧性。 这场风波的核心争议点在于特朗普政府的单边贸易手段。美方要求日本在30天内落实大米进口增幅,这种通过行政命令强加给贸易伙伴的做法,在国际贸易规则中并不常见。 日本政府明确表示反对,认为这种做法违背了7月双方达成的贸易框架协议精神。此外美国国内司法系统已经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亮起红灯,联邦上诉法院以7比4的投票结果认定,总统无权绕过国会用行政命令征收关税。 这个裁决虽然针对的是其他关税措施,但让日本质疑特朗普政府推动的大米条款同样缺乏法律基础。 特朗普政府的谈判策略让日本感到被轻视。根据双方7月的协议,日本已经承诺在未来五年对美进行大规模投资,换取美国将汽车关税稳定在15%。 但仅过一个月,美方就突然加码,要求日本在大米进口上做出更大让步。这种"协议刚签就变卦"的做法,让日本谈判团队感到愤怒。 有日本官员透露,美方甚至暗示如果不接受大米条款,之前承诺的汽车关税优惠可能会被重新审视。这种把经济议题和贸易协议捆绑施压的方式,让日本觉得受到了不公平对待。 日本的强硬态度源于大米在国内特殊的政治地位。在日本,大米不仅是餐桌上的主食,更是牵动数百万农户生计的政治议题。 长期以来,日本通过严格的进口限制维持着国内大米价格,这一政策背后是农协组织的强大影响力。这些组织不仅保障着农民的经济利益,更在选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年上半年,日本国内大米价格持续上涨,普通家庭购买5公斤大米的支出比去年增加了不少,这种情况下开放市场必然引发民众不满。自民党深知,在农业问题上的妥协可能直接影响选票支持率。 美国国内的政治压力是特朗普急于推动大米出口的重要原因。中西部农业州的农产品出口一直面临困境,而这些地区的选票对特朗普至关重要。 在无法打开其他主要市场的情况下,特朗普政府把目标锁定在日本这个长期封闭的市场。数据显示,美国大米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不占优,想要进入日本市场只能依靠政治施压。 这种把国内选举需求转嫁到盟友身上的做法,让日本舆论普遍感到不满,有媒体直言这是"把盟友当成了选举工具"。 此外这场贸易争端发生在美国司法系统质疑总统关税权力的敏感时刻。美国联邦上诉法院8月29日的裁决指出,关税征收权属于国会,特朗普政府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实施关税的行为违法。 虽然这一裁决不直接涉及大米贸易,但让日本看到了特朗普贸易政策的法律漏洞。日本政府内部认为,在美方自身政策合法性存疑的情况下,更没有理由接受这种单方面要求。 日本在野党借机向政府施压,要求公开美日贸易谈判的更多细节。他们质疑政府在之前的汽车关税谈判中让步过多,现在又在农业问题上陷入被动。 这种政治压力让石破茂内阁不得不展现强硬姿态,取消访美行程成为向国内表决心的一种方式。有议员公开表示,如果连本国的大米市场都守不住,政府在外交谈判中就更难维护其他产业利益。 美国的贸易谈判策略正在引发盟友的集体警惕。此前特朗普政府曾要求日本将军费开支提高到GDP的3.5%,遭到拒绝后导致美日安全会谈推迟。 这次在大米问题上故技重施,用行政命令施压的做法,让日本意识到美国正在把经济和安全议题捆绑在一起谈判。 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虽然短期内可能获得一些利益,但长期来看正在消耗盟友对美国的信任。 事件发生后,日本国内的反应十分强烈。社交媒体上,民众对保护本土大米产业的支持声浪很高,不少人晒出购买本地大米的照片,呼吁支持国产农产品。 这种民间情绪给政府施加了巨大压力,也让特朗普政府意识到日本在农业问题上的底线。 有分析认为,日本宁愿在汽车等工业领域做出让步,也要坚守农业阵地,正是因为农业背后牵扯的政治利益实在太大。 而美国国内对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也并非一片支持。美国汽车制造商因为关税政策损失惨重,他们多次呼吁政府停止这种贸易摩擦,认为最终损害的是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这种国内的利益分歧,让特朗普的强硬政策面临更多挑战。 目前,美日双方都没有完全关闭谈判的大门,但立场分歧依然明显。日本表示可以在现有框架下适当增加美国大米进口,但坚决反对通过行政命令这种方式强制规定数量。 美国则坚持要求日本接受新的进口目标,否则不排除采取进一步的关税措施。这场围绕大米的争端,已经成为检验美日同盟关系的试金石。 信息:“干涉内政!”日本忍不了了,最后一刻取消访美·京报网
特朗普提出的一个要求,让日本举国大怒?日方在最后关头取消访美。 28日,日本
波览历史
2025-09-01 11:46:03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