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印度总理莫迪乘坐专机抵达中国,在下飞机之后,第一句话就很有分量:“中印关系不该被任何第三方干扰,我们要自己做主。” 更让人意外的是,美国前高官沙利文居然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说:特朗普真是帮了中国大忙,他正把印度推向中国,这话从美国前官员口中说出来,确实有点意思。 特朗普曾经对印度商品加税,批评印度的贸易政策,甚至还取消了对印度的贸易优惠,这一系列操作让印度心里很不舒服,也开始意识到:光指望美国可能不太靠谱。 与此同时,特朗普带着美国退出了好几个国际组织和协议,这种“美国优先”的做法反而让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显得更有吸引力了。 印度专家说得直白:“特朗普政府做事太没谱,让印度不得不给自己多找几条路,” 在上合组织这个大家庭最近的一次聚会上,细心的人发现中国和印度走得比以前近了,两国领导人有说有笑,在反恐、安全和经济合作等方面找到了更多共同话题。 这个组织本来是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主场,印度的加入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现在印度在这里这么活跃,还愿意和中国合作,确实显示出地区国家正在重新组合队伍。 俄罗斯专家点出了关键:“美国想拉帮结派对付中国,结果反而起了反作用,很多国家,包括印度,根本不想在中美之间二选一。” 中印关系一直挺复杂,既有历史遗留的边境问题,又有现实中的经济往来,2020年边境还发生过冲突,让两国关系降到冰点,不过后来通过多次会谈,双方总算建立了沟通机制。 经济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尽管政治关系起起伏伏,中印之间的贸易额却年年增长,中国已经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2022年两国贸易额接近1360亿美元,增长了8.4%,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关系,为政治关系改善打下了基础。 印度专家道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印度正在玩平衡术,既不放弃和美国的老交情,也在探索和中国的务实合作,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莫迪的表态代表了一个大趋势:中小国家越来越不想被大国牵着鼻子走,拒绝在中美之间做选择题。 从东南亚到非洲,从拉丁美洲到中东,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自己做主”,沙特和伊朗在中国牵线下和好,巴西总统呼吁创建不用美元的贸易系统......这些都说明世界正在从一家独大走向多方共治。 美国智库专家说得明白:“美国独大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美国要么适应这个多元世界,要么就会被孤立,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反而加速了这个过程,” 莫迪的表态和沙利文的评论,其实都说明一件事:强制拉帮结派已经不好使了,现在大家更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共同利益。 这种变化对中国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机会在于,中国可以提供和美国不一样的合作模式,用互利共赢来吸引伙伴,“一带一路”、金砖银行、上合组织这些平台,就是这种新模式的尝试。 挑战在于,中国不能学美国的老路——不能靠施加压力来交朋友,而要靠互相尊重来找伙伴,历史告诉我们,靠强制维持的关系不长久,只有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才能经得起考验。 特朗普的政策客观上给中国提供了扩大影响力的机会,但这不意味着中国就应该去争当世界霸主,相反,中国应该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平等、多元的国际秩序,让每个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能有自己的话语权和选择权。 莫迪说的“独立自主”不只是印度一家的想法,也是很多国家的心声,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这种诉求是一致的,将来的国际竞争,可能不再是比谁的小弟多,而是比谁能提供更好的合作平台和发展机会。 在世界洗牌的过程中,中国有机会也有责任推动国际关系向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这需要智慧,也需要胸怀。
7年没来过中国,莫迪在天津对中方说尽好话,给特朗普气得不轻!谁都没想到,莫迪在天
【7评论】【88点赞】